留发不留头

“留发不留头”的说法起源于清朝入关后的易服风波。
 
汉族男子自古是蓄发绾髻的,此俗源于孔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之训。满族人的风俗是男子之发“半薙(剃)半留”,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将此线前之头发尽数剃去,只留颅后头发编成辫子。这是遵循女真的旧俗。
 
清王朝入关之初认为,只有变汉族传统的衣冠服饰为满族的衣冠服饰,才能使百姓顺从于满族的文化习俗,才能使其统治长治久安。于是,他们颁布了“凡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皆遵本朝制度”的命令。顺治二年(1645),顺治帝进一步颁布命令:“各处文武军民,自应尽令剃发,倘有不从,军法从事。”“向来剃发之制,所以即划一,始行此制,今者天下一家,岂容违异,自今以后,京师内外,限旬日尽令剃发。”顺治帝声称:“遵依者,为吾国之民,迟疑者,为逆命之寇,若惜爱规避,巧言争辩,决不宽贷。”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说法。清政府命令剃发匠挑着剃头挑子在路上行走,见到留着头发的就上前去剃发,如果那个人抵抗,就立刻杀了那个人,把他的头悬挂在竹竿上示众。清廷强行剃发的做法激起了汉民族的强烈反抗,当时有一首诗是这样描写的:“满洲衣帽满洲头,满面咸风满面羞。满眼干戈满眼泪,满腔悲愤满腔愁。”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