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作者: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解读】
 
《塞下曲》是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唐朝很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用过此题写诗。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早年游陇右之时,据内容,当是追忆开元二年(714)唐将薛讷等大破吐蕃一事。诗中描绘白骨成丘的惨烈场面,触目惊心,反映了诗人的反战思想。
 
一、二句描绘了边疆塞外广袤凄凉的深秋景色。“饮马”者乃是军士,首句描写军士饮马的情景,为下文中的战争描写埋下伏笔。“秋水”二字点明当时正值深秋时节,渲染凄清悲凉的气氛。“风似刀”用比喻的手法来形容北风的凛冽刺骨。这两句诗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事物来渲染塞上深秋的苦寒景象,表达效果极强。
 
三、四句描写远望临洮看到的景象。茫茫沙漠,一望无垠,夕阳西照,即将没入地平线。黄沙之中,隐隐约约可望见临洮城。这两句诗意境雄浑,在诗人的匠心之下,营造出了一种行军紧迫、前景暗淡的凄凉氛围。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描写了临洮的战争场面。“长城”一作“龙城”,此处指临洮。诗人来到古战场,联想到历史上此处发生的众多战争。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中,“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指从古到今,包括一年四季。临洮这一带黄沙漫天,见证了无数战争,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抛露在蓬蒿间。全诗格调苍凉悲壮,流露出诗人浓厚的反战情绪,尤其是白骨乱蓬蒿的场景,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评诗】
 
末言意气高者安在?
前四句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是说古今多少战役,死于沙场的无人收敛,只见白骨杂在蓬蒿之中,写得何等触目惊心。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