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继续讨论丧葬之礼,不同的是,上部分所列举的事例以贤达之士居多,下部分所列举的亊例以君王诸侯为主,但这并不是将本篇分为上下两部分的依据,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文字较多的缘故。本文所记载的丧葬之礼是研究古代礼仪,探究古人生活方式的重要资料。
如果诸侯的嫡子在十六岁到十九岁之间不幸夭折,在葬礼上可以用三辆灵车。反之庶子在十六岁到十九岁之间不幸夭折,在葬礼上只可用一辆灵车。如果大夫的嫡子也是不幸夭折在这个年龄段,也只能用一辆灵车。诸侯去世,凡是由君王直接任命的卿、大夫、士,应服斩衰,持丧杖。君主在对待大夫的丧事方面,在大夫将要下葬的时候,首先应到其殡宫吊丧。等到柩车出来,要命随从执绋拉车,往前拉三步就停下来。直到拉停三次之后,君主才可以离开。在孝子奉柩朝庙时,柩车经过孝子居丧的临时住所时,君主都是按照这样的礼数。五十岁以上而没有车子的人,不需要大老远前往吊丧。季武子卧病,固不脱掉孝服就去他家探视,并向他说明:“像我这样的做法,现在几乎已经很少了。但是按照礼法,只有进入公门士才能脱去孝服。”季武子佯表同意地说:“你这样做不是很好吗?君王就是要将那些被丢弃的好的礼法发扬光大。”等到季武子去世了,曾点就倚在他家门上唱歌,表示自己也是按照正礼而行。
详细翻译
大夫前来吊士,如果主人忙于大小殡殓事务时,应派人向大夫说明缘由,未能及时相迎,请他稍待片刻。吊丧的那一天,一天都不会奏乐。妇人无外事,因此不需要越境去吊丧。在吊丧当天不能吃肉饮酒。在出葬时去吊丧,一定要帮助拉柩车;如果跟着柩车到墓圹,都要执绋帮助下葬。死在异国他乡,如果异国的君王前来吊唁,即使没有亲人在身旁,但是也应该有人出来代表丧主表示感谢,即使是死者的朋友、同乡、寄寓的房东也可以。君王慰问说:“敝国的君王想要点协助治丧的事干。”那位丧主的代表则回答:“辱蒙大驾光临。”在路上君主遇到柩车,应该派人前去表示慰问。大夫的丧事,庶子不能做丧主而接受慰问。
详细翻译
子张死时,曾子刚好在为母亲服丧,于是就穿着丧服去吊唁子张。有人批评说:“你身穿齐衰孝服,不应吊唁好友。”曾子辩解说:“我这是去吊丧吗?我是去哭朋友呀。”有若死的时候,悼公亲自前往吊唁,子游作为丧葬中的司仪,由左方上下。王姬去世了,齐国向鲁国报丧,鲁庄公为之服大功。有人说:“王姬出嫁于鲁国,所以为她服姊妹的丧服一大功。”又有人说:“王姬是庄公的外祖母,所以才为之服大功。”
详细翻译
鲁穆公向子思请教说:“大夫离开故国时光明正大,故国依旧对他以礼相待,在此种状况下,如果故国的君主去世了,大夫回国奔丧为旧主服齐衰三月,这是从古至今就有的礼仪吗?”子思说:“古代君主,在用人时是以礼相待,不用时也是如此,因此才有为旧君反服之礼。现在的君主,用人时对其宠爱有加;不用时,就将其推入万丈深渊,置于险地。这样做臣子不率军讨伐就已经很好了,何谈为其反服呢?”鲁悼公去世时,季昭子问孟敬子说:“为君主服丧的时候应吃什么饭?”敬子说:“喝粥,普天之下都是这样做的。我们仲孙、叔孙、季孙三家欺凌君王是出了名的,四方无人不知。非要我喝粥,让身体变得消瘦,也并非难事。这样做不是更加让人怀疑我们的消瘦不是发自肺腑的悲哀吗?那又何苦呢?我还是照常吃饭。”
详细翻译
颜丁在居丧时,在何时应有什么样的悲哀神情要将其掌握好:亲人去世时要表现出六神无主的样子,好像迫切希望亲人能够死而复生,但是又无能为力;到了行殡礼时,表现出恋恋不舍的样子,好像要追随亲人而去而又办不到的样子。到了下葬以后,感到神情惆怅似乎失去了什么,好像担心亲人的魂魄不能跟随他一起回家,所以才走走停停心中有所期待。子张问道:“《尚书》上说:‘殷高宗在三年居丧期间,一心守孝,不说一句话。等到他脱下丧服开口说话,言语喜悦。真有这样的事情吗?”孔子说:“怎么会没有此事呢!在古代,天子驾崩,太子就会将国事交给宰相管理三年,由宰相代为治理。”
详细翻译
知悼子去世了,还没有入葬,晋平公就自己饮酒,师旷、李调陪在一旁,还击钟奏乐助兴。杜蒉从外面进来,听到钟声,就问侍卫说:“君主何处?”回答说:“在正寝”。杜蒉就匆忙向正寝走去,一步两个台阶登堂而上,倒了一杯酒,说:“师旷,将这杯酒喝下!”又倒了一杯酒,说:“李调,把这杯酒喝下去。”之后又倒了一杯酒,在堂上向北面坐着自己喝了,然后下堂,快步走了出去。平公将他叫住命他进来,说:“蒉,我以为刚刚你是有意要给我启发,因此未和你说话。现在我要问你:你为什么要命令师旷喝酒呢?”杜蒉说:“子日和卯日这两天是君主忌讳的日子,不能奏乐,以此来警惕自己。现在知悼子停柩在堂,这和君主忌讳的日子相比更为严重,怎么可以奏乐饮酒呢?师旷身为掌乐的大师,不将这层关系向您说清楚,因此罚他喝酒。”平公又问:“你又为何命李调喝酒呢?”杜蒉答道:“李调是您最喜欢的大臣,规劝君过这是他的责任,但是过于贪吃贪喝,完全不顾及君主的违礼之失,因此罚酒于他。”平公又问:“那为何你又自己喝酒呢?”杜蒉答道:“我是为您服务的宰夫,我的本分是为您提供膳食,现在竟敢越职谏诤君王的过失,也应自罚一杯。”平公说:“寡人也有过失,来倒一杯酒,我也应自罚一杯。”于是杜蒉将酒杯洗过,倒了一杯酒递给平公。平公喝完酒后对左右侍从说:“今后即便我去世了,也不要将这只酒杯扔掉。”从那时到现在,凡是向所有人敬过酒后再举起酒杯递给君王的行为,被称为“杜举”。
详细翻译
公叔文子死后,他的儿子戍向君主请求为他父亲赐予谥号,说:“大夫三月而葬,如今离葬期不远了,为了日后方便称呼请您赐于亡父一个谥号。”卫灵公说:“从前卫国遇到凶年饥荒,夫子施粥赈灾,这不是爱民乐施的表现吗?正与《谥法》的‘惠’字相合。从前卫国发生内乱,夫子拼死保卫我,这不正合着《谥法》上的‘贞’字吗?夫子主持卫国国政,按照礼数的规定,当尊者尊,当卑者卑,以之与四邻交往,没有让卫国的声誉受到玷辱,这不是正合着《谥法》上的‘文’字吗?因此‘贞惠文子’用作夫子的谥号。”卫国大夫石骀仲去世了,没有嫡子,只有六个庶子,所以才用占卜的方法来决定由谁来继承家业。卜人说:“要先洗漱干净,再佩戴上玉,这样吉兆才会显示在甲骨上。”其中的五人都连忙洗发洗身,佩戴上玉。但石祁子却说:“哪里有居父之丧而可以沐浴佩玉的道理呢?”只有他不洗漱佩玉。说起来也很奇怪,龟兆上却显示出继承人是石祁子,所以,卫国人都以为龟兆很灵验。
详细翻译
卫献公被逐逃亡,后来终于返回卫国复位,来到城郊,献公想将封地分封给跟随他一起逃亡的臣子,然后入城。追随他逃亡的大臣柳庄说:“倘若都留在国内留守社稷,这样还有谁会愿意为您鞍前马后追随您逃亡?如果都追随您逃亡,江山社稷又由谁来留守?您刚回国就偏心,这样不太好吧!最后封赏也没有办成。卫国有个大史叫柳庄,卧病在床。卫君说:“如若病情危急,即便是我在主持祭祀也要差人像我报告。”果然柳庄在卫君持祭祀时去世了,卫君接到通知后就叩头,又拜了两拜,然后向祭祀中的尸请求说:“大臣柳庄,他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臣子,他也是卫国的贤臣,刚得到他去世的消息,请您让我立即回去。”卫君还未脱下祭服就前往庄家,于是就将身上穿的祭服赠于死者,还将裘氏邑和潘氏县封给柳作采邑,又将这样的封赏写成誓约放进棺里。誓约上写道:“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万代相传永不改变!”
详细翻译
鲁国与齐国在郎交战。鲁国的公叔禺人看见扛着兵器的士兵进入城休息,就说:“老百姓的徭役已经十分辛苦了,赋税还如此繁重,大臣们不能为国家出谋划策,战士也能为国征战。我既然这样讲了,就要努力做到。”因此就与邻居的少年汪踦一起奔赴战场,最后都战死沙场。鲁国人想为汪踦举办一场成人的丧礼而不是童子的丧礼,但是由于没有先例,就去请教孔子。孔子说:“他能拿起武器来捍卫国家,即使不用童子的葬礼来办他的丧事,不也可以吗?”子路要离开鲁国,对颜渊说:“离别之际,你有什么话要和我说吗?”颜渊说:“我听说要离开自己的国土,首先应该先到祖坟上拜别之后再动身;等到返回时就不必哭了,到坟上巡视一周就可以进城了。”说罢,颜渊又对子路说:“您给我留下什么话让我安身无咎呢?”子路说:“我听说,经过墓地就应凭轼致敬,经过社坛就应下车致敬。”
详细翻译
工尹商阳和陈弃疾同乘一辆战车追赶吴军,没过多长时间就追上了。陈弃疾对工尹商阳说:“我们身负王命,您现在可以将弓拿在手中了。”工尹商阳将弓握在手中。陈弃疾又对他说:“您可以将箭射向敌人了!”工尹商阳这才射了一箭,射死一人后又将弓装进袋中。又追上了敌人,陈弃疾又对他说了以上的话,工尹商阳接着又射杀第二个人。因此每射杀一个人,都会闭上眼睛不忍直视。他让驾车的停止追赶,说:“我们在朝见君主是没有座位,在宴会上也没有席位的贱士,杀死三个敌人,回去也可以交差了。”孔子说:“在杀人时也是有一定礼节的。”诸侯联合伐秦,曹宣公在联军会合时去世。诸侯要求按照礼节为曹君饭含,而曹人却让诸侯为曹君的尸体穿衣。鲁襄公到楚国访问,刚好楚康王也去世了。楚人说:“请鲁君务必为康王的尸体穿衣。”鲁国方面回答:“这种做法是不合乎礼仪的。”楚国态度十分坚定非要这样做,于是襄公就让巫先用桃枝在灵柩上来回拂拭,以祛除凶邪,最后才为尸体穿衣。楚国人一看这是君临臣丧之礼,也来不及后悔了。
详细翻译
邾娄国在为邾定公办丧事时,徐国君王派容居前来吊唁,并行丧葬之礼。容居以天子所遣使者的口气说道:“我国君主派我来行丧葬之礼,致送侯爵所含的玉璧。”邾娄的接待人员说:“劳烦各国诸侯屈尊了前往敝国,按照来者身份,该简略就简略,该隆重就隆重。如果派臣子来,我们就以臣礼相待;如果君王亲来,我们就以君礼相待。臣子到来却想在我们这里得到君王的礼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容居回答说:“鄙人听说,作为臣子就不敢忘掉君王,作为子孙就不敢忘掉祖先。先君驹王在之前出兵讨伐西方,渡过黄河,这是他说话一贯的口气。虽然鄙人向来较为鲁钝,但是万万不敢忘记祖先的遗训。”子思的父亲死后,母亲改嫁到卫国,如今去世派人向子思报丧,子思就到家庙去哭。弟子看到后,说:“人家姓庶的死了母亲,为什么您却跑到孔氏的家庙来哭?”子思说:“我的错!我的错!”就慌忙向其他房间跑去大哭。天子死后的第三天,祝首先手持丧杖;第五天,百官手持丧杖;第七天,畿内的庶民应身穿丧服;三月,诸侯及其大夫各服应服之服。虞人负责从畿内所有神社的社树中挑选最适宜于作棺椁者,把它们砍伐下来。对于不肯献出木材的地方,要把当地的社神废掉,杀掉当地的长官。
详细翻译
齐国遭遇饥荒,十分严重,黔敖在路旁做饭等待赈济饿了的灾民。曾子听说了这件事,说:“这事儿恐怕不对劲儿吧?人家没有同意你吃,你是可以拒绝的;既然人家已经道歉了你就可以吃了。”邾娄定公在位时,时常有儿子杀死自己父亲之事。有关官员将此事报告给定公,定公很是惊恐离开了座位,说:“这和寡人没有教育好有关啊。”又说:“这种案子我曾学过如何审判:如果臣子杀死了自己的君王,无论官员职位的大小,都应判以死罪,绝不饶恕;如果是儿子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无论辈分高低,这也是死罪,不该饶恕。不仅仅是将其杀死,还要拆毁凶手的住室,将其地基挖成个大坑,然后再灌满水。君王过了这个月之后才可以举杯喝酒。”
详细翻译
晋国赵文子的新居落成,晋国的大夫都前往参加落成典礼。张老致辞说:“这高大光辉灿烂的房子多么漂亮呀!这高大光辉灿烂的房子多么漂亮呀!从此之后,主人就能在这里居丧哭泣,祭祀奏乐,聚会宴饮了。”文子致答辞说:“我能在这里居丧哭泣,祭祀奏乐,聚会宴饮,这说明我将善终,有资格进入九原的祖坟。”话毕,就面朝北边叩拜表示感谢。懂礼的君子说,他们一个善于赞美,一个善于祈福。孔子养的看家狗死了,让子贡将其埋葬,还吩咐说:“我听闻,破旧的帷幔不要丢掉,因为可以用来埋马;破旧的车盖也不要丢掉,因为可以用来埋狗。我比较贫困,没有破旧的车盖,但你在埋狗的时候,也得用一张席子裹着,勿将其头直接埋在土中。”至于为君王驾车的马死了,埋葬时先用帷幔裹好。
详细翻译
季孙的母亲去世了,鲁哀公前去吊丧。曾子和子贡也一同前往吊唁,但是由于哀公在里面守门的人不让他们进去。曾子和子贡来到马房,将自己的仪容整理了一番,然后再去。子贡先进去,守门人说:“刚刚已经通报过了。”曾子更随其后,守门人让开道路。二人走到寝门的屋檐下,卿大夫都连忙让位,哀公也从阼阶上走下一个台阶,作揖,请他们就位。君子议论这件事情说:“将自己的仪容整理了一番,这对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很重要的。”宋国都城阳门死了一个卫士,司城子罕到他家去吊丧,哭得十分伤心。潜伏在宋国的一个探子探听到这件事情,回晋国向晋侯报告说:“阳门死了一个小卫士,但是像子罕这样的大官亲自前往吊唁,还哭得十分伤心,这样的行为是很深入民心的,宋国恐怕不是好欺负的。”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这个探子真会刺探国情啊!《诗经》上说:‘邻居如果有了困难,我们应尽全力去帮助他们。’宋国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因此,不仅晋国不敢欺负宋国,普天之下也找不出一个敢和宋国为敌的国家。”
详细翻译
鲁庄公死后准备下葬,穿孝服的人等候在宫殿最外的一道门,不让入内。等臣子祭哭完了,关系最疏远的亲戚也不让进灵堂了。有个叫原壤的是孔子的老朋友了,他的母亲去世了,孔子帮助他修治棺材。原壤敲着棺材说:“我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用唱歌来表达我心中的情感了!”于是唱道:“这棺材的纹理就像狸头上的花纹那样漂亮,我想握起你的手来表达我此时此刻心中的喜悦。”孔子走过去假装没有听见,孔子的随从却说:“这人这样无礼,您还不和他绝交吗?”孔子说:“我听闻,亲人总归是亲人,老朋友总归是老朋友。”
详细翻译
赵文子和叔誉一起巡视于九原,文子说:“如果埋葬在这墓地中的人能够复活,他们当中你最赞赏和爱戴的是谁?”叔誉答道:“大概是阳处父吧?”文子说:“身为晋国大傅刚强而无计谋,不得以善终,这样的智慧让人不敢恭维啊。”叔誉又说:“舅犯怎么样?”文子说:“舅犯不顾及君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他的仁爱也叫人不敢恭维。随武子是值得我赞许和爱戴的人,他能顾全大局,考虑君主的利益也可以兼顾个人利益;他既能为自己打算,又不忘掉朋友。”对于文子的评价晋国人都觉得很合理。文子的身体柔弱得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禁受不住,讲起话来迟钝缓慢得像难以出口。他为晋国举荐的管理仓库的官员多达七十余人,但是在他生前却未和他们有任何金钱上的来往,死后也未将孩子托付给他们。
详细翻译
气候干旱,穆公把县子召来请教说:“天久久不下雨,我想将身体有残疾的人拉到烈日下晒,不知意下如何?”县子说:“天久久不下雨,乃暴晒有残疾的人以求雨,这样做的话是不是太残暴了,恐怕不行吧?”穆公又说:“那暴晒女巫怎么样?”县子说:“天不下雨,而将希望寄托于愚蠢的妇人来求雨,会不会不实事求是?”穆公又说:“那罢市怎么样?”县子说:“天子去世,罢市七日;诸侯去世,罢市三日。用罢市的办法求雨,还不失为可行的办法。”孔子说:“卫人的合葬方式,是夫妇各自一个墓穴,中间有土相隔。在鲁国,鲁人合葬是将夫妇二人放进一个墓穴。这样的合葬方式很不错。
详细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