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它强调整体观念,描绘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学说”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学说”就是原始的系统循环论。
五行学说的起源一直争议颇多。第一种观点认为:五行说是古人自发的观念,并无确切的创始人,春秋时期以前就有朴素的五元素说。第二种观点认为:五行说出自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该书以五行配五脏,对五
查看详细
五行作为五种符号,代表可以划分为五类的事物状态。五行的特性虽然来自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但实际上已远远超越了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具有更广泛而普遍的意义。 1.金的特性:金主义,其性刚,其质烈。具
查看详细
易经源自于河图洛书,而河图洛书为上古时期的星象图。因此易经中的公理性知识也源自于星象,比如五行学说。古人认为,宇宙万物虽各有不同的属性,但都可纳入五大类,并分别对应太阳系中的“金木水火土”五星。 古人认为
查看详细
将万物进行类比,便都可以纳入五行的范畴,其方法有两种: 一、归类法 。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某物与木的特性相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似,则归属于火等。如果配属五脏,则
查看详细
五行之间存在生克的关系: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然而,五行系统之所以能保持循环运动和动态平衡,在于其内部存在着两种自行调节机制,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
查看详细
五行的胜复 “胜复”指五行系统在反常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胜复调节可使一时偏盛或偏衰的五行由不平衡而恢复平衡。 “胜”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而导致对自己所克
查看详细
“阴阳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后来逐渐消失了。因为他们的学说被充分融入易学、儒学、道学、医学当中,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融入,使得阴阳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随处可见、举足轻重。 在易学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