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原文】
 
冬①则温②,夏③则凊④。晨⑤则省⑥,昏则定。
 
【注释】
 
①冬:寒冷的冬天。
②温:作动词使用,让人感到温暖。
③夏:夏天。
④凊:一般理解为清凉,作动词使用时解释为“使其感觉清凉”。这里的“凊”意思是让人感到清凉。
⑤晨:指早上、清晨。
⑥省:在古代汉语中,“省”的本义为察看、视察,它的引申义有检查、领悟、明白、探望等。这里的“省”指的是问候、探视。
 
【白话翻译】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让父母感受到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要让父母感觉到清凉。早上出门前要问候父母,晚上回家后要告知父母,早晚问候探视以让父母安心。
 
【解释】
 
“冬温夏凊,晨昏定省”,这是《弟子规》就日常生活中孩子应该如何关爱父母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冬温夏凊”的实质其实是要求孩子在物质上对父母有所关怀,对父母尽到子女的赡养义务;而“晨昏定省”则是要求孩子在精神上对父母有所关爱。
 
父母对孩子总是时刻牵挂的,所以为人子女者应该多照顾、体贴自己的父母,多与父母交流,多对父母嘘寒问暖,让父母能感觉到子女对自己的重视,从而使其心灵上得到满足,进而衍生出精神上的愉悦感与幸福感。这不仅是一种人伦上的需要,也是一种情感上的诉求。基于血缘关系上的父母与子女,不该单单只是生与养的关系,这二者之间还应包括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
 
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为人子女者要学会感恩,不能因为对象是自己的父母,就将他们的付出视为理所应当。
 
实际上,《弟子规》所提出的“冬温夏凊,晨昏定省”同样具有现代意义。现在的孩子被娇惯得只思索取,不愿回报,很容易使孩子养成自私狭隘的性格。虽说父母之爱不为报,但在以家庭为细胞构成的中国社会,倘若家庭中失去了父慈子孝的亲情纽带,那这些细胞就会破裂失联,最终必然会给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结构造成重大的冲击。
 
因此,正如《弟子规》中所言,孩子对父母、对长辈、对国家、对社会都应抱有一种感恩的心态,也只有在这样的人伦关怀下,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能继续发扬光大,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才会更美好。
 
【解读】
 
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礼记·曲礼上》中说道:“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子女要做好冬温夏凊、晨昏定省的礼节。其实也就是倡导孩子多尊重父母、关心父母,不能因为生活烦琐而忽略了对父母的照顾。实际上,这句话的背后还流传着两个著名的典故。
 
所谓“冬温而夏凊”指的是黄香扇枕温衾的故事。据说汉代的时候,有一个孝子叫黄香,他的母亲很早就过世了。当时年仅九岁的他就非常孝顺,对自己的父亲充满了孺慕之情,邻居村民们都对他的孝行赞叹不已。
 
黄香体贴入微,每到夏天的时候,他担心自己的父亲为炎热所苦,于是每天傍晚在父亲入睡之前,先用扇子扇凉父亲的枕头和竹席,让父亲能够睡在清凉又舒适的枕席上;而到了冬天,黄香每天都会事先钻进他父亲的被窝,用自己的体温给他的父亲暖被子,这样一来,他的父亲就能睡上温热暖和的被窝,就不会感觉到寒冷了。
 
当地的太守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大感惊异,他对黄香的孝行进行了表彰。后来“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的美名便慢慢传播开来。
 
至于“晨昏定省”这一典故,它讲述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于汉代一位叫陆贾的人,他将这则故事记录在他的著作《新语》上。故事是这么说的:
 
相传曾子对自己的父母非常孝敬爱戴。每天早上,曾子都要跟父母问安,出门之前先告知父母自己的行踪,傍晚回来以后也要第一时间向父母禀报自己已返回家中。他每天都对父母嘘寒问暖,还及时关注四季气候的变化为父母增减衣裳,让自己的父母喝肉粥睡衽席,无微不至地在生活中照顾父母、关爱父母。有感于他的孝行,陆贾便将这一故事记录了下来,而曾子高尚的德行和孝名也逐渐被后世传扬开来。
 
这两个典故具体地列举了为人子女者应当如何秉承“冬温夏凊,晨昏定省”的礼节。这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儿童教育同样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就要生搬硬套地学习古人,去扇枕温衾,去晨昏定省,而是要抓住这两个典故背后所提倡的“孝”的本质,即多关心父母,随时告知父母自己的行踪,让他们安心,也让他们知道自己对他们的关爱,努力做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其传达为人子女者对他们的尊敬和关怀。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