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叶封弟辩

【题解】
 
西周初年,周成王说封给幼弟桐叶,其实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周公忙来恭贺,并说天子的言辞是不能更改的,成王只好把唐地封给了幼弟。后世评说此事,多支持周公的观点,但是柳宗元却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帝王的言辞如果不适合,是可以更改的。文章以周成王桐叶封弟的故事开头,然后再对此事进行发挥,指出帝王言行如果不得当,更改多次也是正常的;然后柳宗元又阐述了为臣之道,即让君王的言行归于正大适中之道;最后柳宗元指出,桐叶封弟的故事是不可信的。
 
【原文】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1],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2]。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弟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
 
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3],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4],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5],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者之事[6],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7],史佚成之[8]。”
 
【注释】
 
[1]成王:西周武王之子,姓姬,名诵。
 
[2]唐:古国名,今属山西。
 
[3]寺:宦官。
 
[4]从容:举止行动。优乐嬉戏,开玩笑。
 
[5]驰骤:驱迫。
 
[6](quē):耍小聪明的样子。
 
[7]唐叔:即叔虞,因封于唐,故名。
 
[8]史佚:西周武王时的史官尹佚。
 
【翻译】
 
古代的记事者有这样的说法:周成王拿着一片桐叶和年幼的弟弟开玩笑,说:“拿这个封赏你。”周公跑进来祝贺。成王说:“只是个玩笑。”周公说:“天子是不可以随便开玩笑的。”于是把唐地封给了这个幼小的弟弟。
 
我认为事情不当如此。如果成王的弟弟应当得到封地的话,周公就应该及时地向成王进言;不应当等到成王开玩笑的时候才去祝贺和促成这件事;如果不该受封,周公就是成全了一句不恰当的戏言,将土地和人民交给年幼的弟弟去主宰,还能称之为圣人吗?
 
再说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能随随便便罢了,有必要一定去顺从促成成王的戏言吗?万一不凑巧,成王拿着桐叶跟妃嫔官宦开玩笑,也打算表示赞同并且完全照办吗?一般说到君王的德行,在于他行事的方向是什么样的。如果行事的方向并不正确恰当,即使更改十次也不为过;务必要使行为得当,得当之后便不再更改,何况桐叶封弟这个行为只是一个玩笑呢?倘若玩笑也一定要奉行,这就成了周公教成王成全自己的过失了。
 
我认为周公辅佐成王,应当用正确的原则加以引导,让他的休闲娱乐也都能归于正大适中之道就行了,一定不能迎合他的错误并且为他掩饰。也不应当束缚他,驱迫他,使他像牛马一样终日忙碌;催逼得太紧,不免坏事。再说家人父子之间尚且不能用这种方式来加以约束,何况是君主和臣子呢?这不过是庸人和耍小聪明的人干的事,不是周公应当采用的办法,所以是不足相信的。
 
也有人说:“成王封唐地给叔虞这件事,是太史尹佚促成的。”
 
【解读】
 
本篇首段叙事,次段反驳,三、四两段断案。文章先以“当封”、“不当封”二意夹击,然后把“天子不可戏”五字痛加反驳,一层进一层,一语紧一语。此文文字精卓。
 
清代林云铭《古文析义》中说:“篇中计五驳,文凡七转,笔笔锋刃,无坚不破,是辩文中第一篇文字。”次段“周公宜以时言于王”,是从“贺”字对面看出;“以地以人”是从“小弱”着眼。第三段的“妇、寺”一语,又是从“弟”字上想出。第四段,紧从“周公”二字看出。本篇段段都写周公,妙在能从首段中字字勘出破绽,又能从破绽处发出正理。
 
本文表面上看是对“桐叶封弟”的古事进行反驳,其实是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也就是“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这既是对王权的一大挑战,又是柳宗元对国家和天子的一丝期待。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