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病 原文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之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 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未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齿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之经补之。 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苦有所堕坠,四支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本篇开篇对各种寒热病的症状和治疗进行了论述,所以名为“寒热病”。但全篇的内容并不限于此。
本篇的主要内容为:一、论述皮寒热、肌寒热、骨寒热三种寒热病的症状、治疗和预后;二、介绍骨痹、体惰、厥痹等杂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三、讨论天牖五部的部位和主治;四、叙述龋齿、热厥、寒厥等病证的治疗方法;五、说明四时针刺取穴的常规;六、说明身体五个重要部位患痈疽病的预后不良;七、指出误用针刺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