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壑难填
原文:“败莫败于多私。”
《素书》认为“多私”会带来“失败”,那么这个“失败”指的是什么失败呢?《素书》没有讲。笔者以为,既然是失败,那就囊括了所有的失败。大可至国运衰竭,小可至个人安危。
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老子·七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中领先;将自己置身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
根据老子的思想,圣人是无私的。无私的圣人由于他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他就不会为了私欲去做那些争权夺利、自私自利的事。因此他们能够受到尊重,没有威胁,永远不会失败。
“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兴于有欲。”(《晋书·潘尼传》) 意思是说,忧虑连接到祸患,必然是因自私而产生,因欲望而兴盛。
医生告诉说:人的五脏六腑中,唯一不会得癌症的器官就是心脏。为什么呢?因为心脏的心肌细胞不会分裂,不会再生,所以也就不会长出肿瘤来。
人的心肌细胞不会分裂和再生,但人的私心和欲望却极易分裂。人一旦有了一己私念,如果不能像对待癌细胞那样,早发现早治疗,使用电疗、化疗、耙疗等极端手段加以抑制和杀灭,就会像癌细胞那样,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成几何式永无休止,直至呜呼哀哉。
私生欲,欲生贪,贪生患,患生败。这是一条任何人都不能幸免的客观规律。
唐太宗李世民对于贪婪多私曾经有一个十分精准的叙述,他说: “‘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贞观政要·贪鄙》) 唐太宗这段话的意思是:“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这句话可深以为诫。如果徇私贪污,不但破坏国法,而且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岂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呢?
凡是自私自利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只有他自己,没有其他人。这种人缺乏品德修养,没有亲情,更没有爱心,甚至是六亲不认。关于国家和人民,只不过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实现贪欲的资源。他们只知道索取,从不愿意付出,当私心越来越大,贪欲越来越盛,以致陷入贪欲泥淖不能自拔的时候,祸患和败亡也就会不期而至了。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多私而导致国家衰败非清代后期掌握朝政的慈禧莫属。
慈禧从公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垂帘听政至1908年去世,其间实际控制清朝政权达50年之久。慈禧为人不仅野心很大,而且私欲极强。在近50年间,她把国家大事,内外政策,以及选拔任用官员都围绕着一个“我”字为中心。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是慈禧为人的宗旨,特别是她毒杀了自己亲生儿子光绪皇帝的行为,将她的自私导向了极致。由于慈禧的自私和自我,置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于不顾,逐步地把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变成为外国列强掠夺的目标、吞噬的肥肉,最终将一个积贫积弱的大清王朝送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毫不夸张地说,近代中国所有的衰败,都是因为这个女人所产生的。
无论当官,还是当皇帝,都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自从你带上“乌纱帽”那一刻起,你就成为一头任劳任怨、有公无私的“孺子牛” 。你是“执政为民”,还是“执政为私”,这是检验每一任皇帝和每一位官员执政理念的唯一标准。为官者,只有摒弃私念,公而忘私,坚持以民为本,才能给国家和民众带来福祉。而如果一事当前,“私”字领先,心怀多私,损公肥私,其结果只能是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败类,人民的祸害,国家的灾星。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孔子认为:正人必须先正己。如果上位者没有私欲、不贪图财利,用自己的道德品行去感染百姓,社会环境就会风清气爽,即使奖赏偷窃,也不会有人偷盗。
有了私心就没有公心,私心多了公心就少了。少了公心,不仅自己步入自私自利的泥潭不能自拔,而且还会起到败坏社会风气的引领效果,最终是损人害己,自取毁灭。所以,《素书》警告:最大的失败在于多私!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