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六年

【原文】
 
[经]
 
六年春正月〔1〕,实来〔2〕。
 
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3〕。
 
秋八月壬午,大阅〔4〕。
 
蔡人杀陈佗。
 
九月丁卯,子同生〔5〕。
 
冬,纪侯来朝。
 
【注释】
 
〔1〕六年:公元前706年。
〔2〕这句是承上年“州公如曹”句。州公去曹后未返国,此时来鲁国。“实来”,即“来”,“实”有定居意。《左传》说是因为来而不归,因此这样写,以别于一般的来。一说“实来”为“当时之常言”。
〔3〕成:在今山东宁阳县北。
〔4〕阅:阅兵,即检阅兵车及驾车的马。
〔5〕同:公子同,后即位为庄公。
 
 
【原文】
 
[传]
 
六年春,自曹来朝。书曰“实来”,不复其国也〔1〕。
 
【注释】
 
〔1〕复:回。
 
 
【原文】
 
楚武王侵随〔1〕,使薳章求成焉〔2〕,军于瑕以待之〔3〕。随人使少师董成〔4〕。鬥伯比言于楚子曰〔5〕:“吾不得志于汉东也〔6〕,我则使然〔7〕。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8〕,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9〕。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10〕,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11〕:“季梁在〔12〕,何益?”鬥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13〕。
 
【注释】
 
〔1〕楚武王:名熊通,楚第十七君。随:姬姓国,侯爵,其地在今湖北随县。
〔2〕薳(wěi)章:楚大夫。成:和议。
〔3〕瑕:随地,在今湖北随县。
〔4〕少师:官名。董:主持。
〔5〕鬥伯比:楚大夫,令尹子文之父。
〔6〕汉东:指汉水以东地区的小国,如江、黄、六等国。
〔7〕我则使然:指是由于自己失策而导致如此。
〔8〕张:张大,扩展。
〔9〕间:离间,乘隙。
〔10〕侈:狂妄自大。
〔11〕熊率且(jū)比:楚大夫。
〔12〕季梁:随之贤臣。
〔13〕毁军:毁损军容。故意让军容不整。
 
 
【原文】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1〕,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2〕。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3〕,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4〕,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5〕,粢盛丰备〔6〕,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7〕。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8〕,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9〕,谓其不疾瘯蠡也〔10〕,谓其备腯咸有也〔11〕,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12〕。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13〕,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14〕,无谗慝也〔15〕。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16〕,亲其九族〔17〕,以致其禋祀〔18〕。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注释】
 
〔1〕授:付予好运,照顾。
〔2〕淫:淫虐乱政。
〔3〕祝史:主持祭祀的官。正辞:讲实话,无虚言诡语。
〔4〕矫举:诈称功德以欺骗鬼神。
〔5〕牲:牛、羊、猪。牷(quán):毛色纯一的牲畜。腯(tū):肥壮。
〔6〕粢(zī):粮食。粢盛,装在祭器中的粮食。
〔7〕成民:谓养民而使之有成就。
〔8〕博硕:宽广硕大。
〔9〕蕃滋:蕃育滋生。
〔10〕瘯蠡(cùluǒ):家畜疫病,皮毛上生疥癣。蠡,此通瘰。
〔11〕咸有:兼备。
〔12〕三时:指春、夏、秋农忙时季。三时不害,即农时不受扰害。
〔13〕嘉栗:使之美善。旨酒:美酒。
〔14〕馨香:芳香远闻。
〔15〕谗:谗言,诬陷别人的坏话。慝(tè):邪恶。
〔16〕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7〕九族:说法不一。一说自高、曾至曾孙、玄孙九代。一说己族之外,加外祖父、外祖母、岳父、岳母、姨母之子、姑母之子、姊妹之子、女之子。
〔18〕禋(yīn)祀:祭祀鬼神。
 
 
【原文】
 
夏,会于成,纪来咨谋齐难也。
 
北戎伐齐〔1〕,齐侯使乞师于郑〔2〕。郑大子忽帅师救齐〔3〕。六月,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少良,甲首三百〔4〕,以献于齐。于是,诸侯之大夫戍齐,齐人馈之饩〔5〕,使鲁为其班〔6〕,后郑。郑忽以其有功也,怒,故有郎之师〔7〕。
 
【注释】
 
〔1〕北戎:即山戎,居今河北迁安县一带。
〔2〕齐侯:齐僖公禄父。
〔3〕大子忽:即公子忽,见隐公三年传。大子,太子。
〔4〕甲首:披甲之人的首级。
〔5〕馈:赠送。饩:牲腥之类食品。
〔6〕为其班:确定各国的先后次序。
〔7〕郎:鲁邑,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郎之师,指桓公十年,郑合齐、卫伐鲁之役。
 
 
【原文】
 
公之未昏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1〕。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2〕,齐大,非吾耦也。《诗》云:‘自求多福〔3〕。’在我而已,大国何为?”君子曰:“善自为谋。”及其败戎师也,齐侯又请妻之,固辞。人问其故,大子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4〕,而受室以归〔5〕,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遂辞诸郑伯。
 
【注释】
 
〔1〕文姜:齐僖公女,襄公妹,嫁鲁桓公。
〔2〕耦:同“偶”,匹配。
〔3〕自求多福:见《诗·大雅·文王》。谓求福在己,非由人,所以下文有“在我而已”的话。
〔4〕奔齐之急:奔救齐国的急难。
〔5〕受室:即娶妇。
 
 
【原文】
 
秋,大阅,简车马也。
 
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大子生之礼举之,接以大牢〔1〕,卜士负之〔2〕,士妻食之〔3〕。公与文姜、宗妇命之〔4〕。
 
【注释】
 
〔1〕接:子生三日父见之,称接。大牢:即太牢,牛。
〔2〕卜士:以占卜选定一位士。
〔3〕食:为奶妈。
〔4〕宗妇:宗族中年高位崇的妇女。
 
 
【原文】
 
公问名于申繻〔1〕。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2〕,以德命为义〔3〕,以类命为象〔4〕,取于物为假〔5〕,取于父为类〔6〕。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7〕,宋以武公废司空〔8〕,先君献、武废二山〔9〕,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10〕,使之曰同。”
 
【注释】
 
〔1〕申繻(xū):鲁大夫。
〔2〕以名生:当为“以生名”,即以生时特征命名,如鲁公子友生时手有文如“友”字,便取名“友”。
〔3〕以德命:即以祥瑞的字来命名,如文王名昌,武王名发。
〔4〕以类命:以相类似的东西来命名。如孔子头如尼丘,取名为丘。
〔5〕取于物:用物品来命名。如孔鲤生时有人送鱼,即取名为鲤。
〔6〕取于父:用与父亲相类似的意思命名。如下桓公子与其同日生,所以名同。
〔7〕僖侯:名司徒,所以因避讳废司徒一官。
〔8〕武公:名司空,以避讳改司空官名为司城。
〔9〕献、武:鲁献公名具,鲁武公名敖,鲁人避讳,废山名,改以其乡名为山名。
〔10〕物:据昭公七年《传》,岁、时、日、月、星、辰为六物。同与桓公同日生,故云“同物”。
 
 
【原文】
 
冬,纪侯来朝,请王命以求成于齐〔1〕,公告不能。
 
【注释】
 
〔1〕请王命:谓请桓公转求得到周天子的命令。
 
【翻译】
 
[经]
 
六年春正月,州公来我国。
 
夏四月,桓公与纪侯在成地相会。
 
秋八月壬午,举行盛大的阅兵活动。
 
蔡国人杀死陈佗。
 
九月丁卯,子同出生。
 
冬,纪侯来我国朝见。
 
[传]
 
六年春,州公从曹国到我国来朝见。《春秋》记载“实来”,是因为他不再回他的国家。
 
楚武王入侵随国,派薳章去随国讲和,把军队驻扎在瑕地等待结果。随国人派少师主持和议。鬥伯比对楚武王说:“我国在汉东一带不能得志,这是我们自己失策所造成的。我们张大三军整顿装备,用武力来威胁他们,他们便会因为恐惧而联合起来对付我国,因此很难离间他们。汉东的国家以随国最大,随国如果自高自大,就一定会抛弃小国,小国离心,是我们楚国的利益。少师这个人狂妄自大,请君王表现出军队疲弱的状况来让他更加自满。”熊率且比说:“随国有季梁,这计谋有什么用?”鬥伯比说:“这是为日后作打算,少师得到他们君王的信任。”楚武王因此有意使军容不整,接待少师。
 
少师回去后,请求追击楚军。随侯准备听从他的请求。季梁劝阻随侯说:“上天正眷顾楚国,楚军的疲弱,是在诱惑我们,君王何必急着出兵呢?臣听说小国所以能抗拒大国,是由于小国得道而大国淫虐乱政。所谓道,就是忠于人民而取信于鬼神。国君经常想到对百姓有利,这就是忠;祝史祭祀时的言词诚实不欺,这就是信。如今人民挨饿而国君放纵私欲,祝史谎称功德来祭祀,我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好。”随侯说:“我祭祀时用的牲畜毛色纯正而且肥壮,盛在祭器中的粮食丰富完备,怎么会不取信于鬼神?”季梁回答说:“人民,是神灵的主宰。因此圣明的君王先使人民安居乐业后才致力于祭祀鬼神。所以在奉献牺牲时就祝告说‘牲畜又大又肥壮’,是说人民的财力普遍存在,是说他们的牲畜肥大而且繁殖众多,是说牲畜不生疾病皮毛纯洁,是说牲畜类全体壮,兼而得之。在奉献粮食时祝告说‘洁净的粮食丰富充足’,是说他们春夏秋三季没有遇到灾害,人民和睦,年成丰收。在奉献甜酒时祝告说‘至善至洁酿好酒’,是说他们上下都有美好的德行而没有背离的心念。所谓芳香之气远闻,是说没有诬陷别人的邪恶。因此他们专心忙着春、夏、秋三季的农事,修明五教,亲近九族,用这些来向鬼神祭祀。这样,人民就和睦,鬼神也就赐予他们幸福,因此做任何事都会获得成功。现在人民各自怀着异心,鬼神也就没有主宰,君王的祭祀虽然丰盛,又怎能求得鬼神降福!君王姑且修明政事,与周围兄弟国家亲近,也许能免于灾难。”随侯感到恐惧,于是修明政事,楚国就没有敢来攻打随国。
 
夏,与纪侯相会于成地,纪侯是来我国商讨如何对付齐国灭纪的企图。
 
北戎攻打齐国,齐僖公派人到郑国求救兵。郑国的太子忽领兵救齐。六月,大败戎军,擒获戎军两个主帅大良、少良,斩了戎军三百人的头,献给齐国。这时候,各国的大夫帮助齐国防守边境,齐人赠送他们食物,请鲁国来确定各国的先后次序,把郑国排在后面。郑太子忽因为自己有功劳,发怒,所以后来有郎地的战役。
 
在桓公还没有与齐国结姻以前,齐僖公想把文姜嫁给郑太子忽。太子忽辞谢了,人们问他原因,太子忽说:“人人都有自己合适的配偶,齐国强大,不是我的配偶。诗说:‘求于自己,必多福。’靠我自己而已,要大国干什么?”君子说:“太子忽善于为自己打算。”等到他打败了戎军,齐僖公又请求把别的女子嫁给他,他坚决推辞。人们问原因,太子忽说:“我没为齐国办什么事,尚且不敢娶齐国女子。如今由于国君的命令奔救齐国的急难,却娶了妻子回去,这是以战争要取婚姻,人民将会怎么说我呢?”于是假托郑庄公的意思推辞了。
 
秋,举行盛大的阅兵活动,检阅兵车及拉车的马。
 
九月丁卯,子同出生。举行太子出生的礼仪,父亲接见儿子时用太牢,通过占卜选择士人抱他,让士人的妻子给他做奶妈。桓公及文姜、同宗年高位崇的妇人为他命名。
 
桓公向申繻询问命名的事,申繻回答说:“名有五种,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生时的特征命名叫信,以祥瑞的字来命名叫义,以相类似的东西来命名叫象,用物品来命名叫假,用与父亲有关系的意思命名叫类。命名不用国名,不用官名,不用山川名,不用疾病名,不用畜牲名,不用器物礼物名。周朝人通过避讳来奉事神灵,名,在死后就要避讳。因此,用国号命名就会废除国名,用官名命名就会改变官职的称呼,用山川名命名就会改变山川神的名,用畜牲名命名就会废除祭祀,以器物礼物命名就会废除礼仪。晋国因为僖公名而废除司徒官,宋国因为武公名而废除司空官,我国因为前代献公、武公名而废除二山之名,所以大的事物不能用来命名。”桓公说:“这孩子的出生,日子与我相同,命名他为同。”
 
冬,纪侯来我国朝见,请求桓公转求周天子下令让纪国与齐国讲和,桓公告诉他办不到。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