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要发挥沟通的作用
所属栏目:柔之胜刚的管理措施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道德经》第33章)
【译文】
你了解别人,你是智慧;你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这才是高明。
【评析】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知道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的人是明白的人。
为人处世应当知己知彼,对他人和自己都应有客观的、实在的了解与认识。能够了解与认识他人,知道他人的人,也就是能够客观全面地去看待他人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可怎样才算了解与认识别人呢?认识一个人后,过了几个月甚至几年还能叫得出他的名字,这样的人我们都佩服,可这并不是真正的“知人”,只能说明这个人的记忆力好。我们所说的“知人”,真正应当是了解人的内心,认识和把握了他人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管理者的工作主要是与人打交道,是在平衡各种人的利益与关系,因此,有智慧的领导必须要了解与他打交道的人,了解他的长处和短处,了解他的所思所想,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减少差错。这就是管理协调中的沟通。只有做到了有效的沟通,才能为实现协调的阴阳平衡。
美国达纳公司是一家生产诸如铜制螺旋桨叶片和齿轮箱等普通产品,主要满足汽车和拖拉机行业普通二级市场的需要,拥有30亿美元资产的企业。20世纪70年代初期,该公司的员工人均销售额与全行业平均数相等。到了70年代末,在并无大规模资本投入的情况下,它的员工人均销售额已猛增了3倍,一跃成为《幸福》杂志按投资总收益排列的500家公司中的第2位。这对于一个身处如此普通的行业的大企业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凡纪录。
1973年,麦斐逊接任公司总经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原来厚达57厘米的政策指南,代之而用的是只有一页篇幅的宗旨陈述。其中有一条是:面对面的交流是联系员工、保持信任和激发热情的最有效的手段。关键是要让员工们知道并与之讨论企业的全部经营状况。
麦斐逊说:“我的意思是放手让员工们去做。”他指出:“任何一些做这项具体工作的专家就是干这项工作的人,如不相信这一点,我们就会一直压制这些人对企业做出贡献及其个人发展的潜力。可以设想,在一个制造部门,在方圆2.3平方米的天地里,还有谁能比机床工人、材料管理员和维修人员更懂得如何操作机床、如何使其产出最大化、如何改进质量、如何使原材料流量最优化并有效地使用呢?没有。”他又说:“我们不把时间浪费在愚蠢的举动上。我们没有种种手续,也没有大批的行政人员,我们根据每个人的需要、每个人的志愿和每个人的成绩,让每个人都有所作为,让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去尽其所能……我们最好还是承认,在一个企业中,最重要的人就是那些提供服务、创造和增加产品价值的人,而不是那些管理这些活动的人……这就是说,当我处在你们的空间里时,我还是得听你们的!”
麦斐逊非常注意面对面的交流,强调同一切人讨论一切问题。他要求各部门的管理机构和本部门的所有成员之间每月举行一次面对面的会议,直接而具体地讨论公司每一项工作的细节情况。麦斐逊非常注重培训工作和不断地自我完善,仅达纳大学,就有数千名员工在那里学习,他们的课程都是务实方面的,但同时也强调人的信念,许多课程都由老资格的公司副总经理讲授。在他看来,没有哪个职位能比达纳大学董事会的董事更令人尊敬的了。
麦斐逊强调说:“切忌高高在上、闭目塞听和不察下情,这是青春不老的秘方。”
有人说:一个人成功的因素75%靠沟通,25%靠天才和能力。企业管理者的协调管理也是如此。从企业内部环境看,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强调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团队合作精神等要素,这就是说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从企业外部环境看,为了实现企业之间的竞合与互补、营销传播,人们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企业公关——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也需要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
应该说,能够成为管理者的人几乎都是能人,否则,他也不可能做管理者。既是能人,往往就会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比下属高一个层次,也就会跟他们无话可谈、不重视他们的意见或建议了。这样的能人只能说是在某一个方面能,确实不是一个完整的能人。成功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智慧者,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定位,也都是能够把握梯子方向的人,并不是在所有的方面都最“强”,但一定是在所有的方面都最“会”。汉高祖刘邦曾言:谈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持运粮道路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可,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豪杰,而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
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五味沟通之谓“和”,五音沟通之谓“谐”。有了和谐,才有了一切。要想达到和谐的境界,就离不开沟通。沟通是什么?其本意就是指开沟而使两水相通,后来引申到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甚至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来往。企业的和谐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个人和基层抓起。一个比较完美的企业管理者往往习惯用80%左右的时间与他人沟通,剩下20%左右的时间用于分析问题和处理相关事务、构想未来。通过广泛的沟通,他们使每一个员工都成为公司事务的全面参与者,都成为公司最能赚钱的员工。
应该说,沟通是促进整个组织团结协调的一个法宝。很多企业凝聚力不够强,组织涣散,人心不稳,原因在哪里?就在于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员工之间互相猜疑,误会丛生,这自然影响团队的整体力量的发挥,影响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所以,企业的主要领导应带头沟通,重点沟通,基层领导应形成沟通的常态化,要积极营造沟通的氛围。
还应该说,沟通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有效方法。在管理工作中,良好的沟通可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避免战略决策上的失误。联想CEO柳传志就非常很注重企业决策前的有效沟通,被称为“热嘴皮子”,他总是通过高层成员及专家的反复调研论证来进行决策,从而有效避免了企业决策的盲目性。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看,沟通可以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创造一种让团队成员在需要时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激励团队成员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使管理的各项目标得以顺利地实现。
当然,做到这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现更好地沟通,需要管理者付出信任和尊重,它只有在双方平等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坦诚相见,才能找到共识。就渠道来说,沟通可以有多种,正式的、非正式的,信息沟通、情感沟通、决策沟通、民主沟通。但沟通的关键是如何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进行,不是管理者认为好的就好。针对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才能保证沟通的有效性。你可以将沟通形成一种制度规范,如会议制度、座谈制度等,明确沟通的内容、时间、场合,增强沟通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你也可以通过调研、谈心、通报等形式,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建议,达到统一思想、推进工作、实现和谐的目的。你还可以发挥团队的积极作用,以企业文化的方式,多搞一些文艺演出、演讲会、节日聚会等健康向上的活动,敞开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让大家的智慧自觉地流进来。这其中,你不能忽视非语言的沟通。有调查显示,沟通中的33%是来自语言沟通,而67%是依靠非语言沟通。“不言之教”是老子一贯的管理思想。“教”是教化、引导。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的实质就是引导,是要将员工的思想、行为引导到企业所期望的轨道上来,引导到实现企业的目标上来。老子特别强调“身教”的作用。所以,管理者要在不断提高沟通的艺术和技巧,提高沟通的意识和沟通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修炼,身先士卒,给员工做出榜样。这是最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