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品老子威武
老子认为大“道”是万物的根,是无穷无尽的。万物也是相生相克的,因为相生相克,万物本身就能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所以才“无为”,因为万物按照“道”本身解决问题。
所以,世上有圣人,这些小“道”不要乱作为,去破坏大道的平衡,大“道”本身就平衡。
开始前几篇读老子,以为老子,让人各局其位,不要作为,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可是越往后读,我才发现,老子写《道德经》是围绕着“道”在转,同时老子并没有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
老子认为的“道”,也是“德”。“道”产生并孕育了万物,但“德”只是“道”的一部分。
要不老子就不会用大篇幅来讲圣人的“道行”。
有人得“道”则“兼济天下”。有人无“道”,则无欲无求。
老子认为,为何要让无“道”的人得“道”,这叫强扭的瓜不甜。而且,“道”也不是你我能安排的。老子开篇第二章就讲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说圣人按照无为的办事原则,实行不言的教导。)西方有句谚语叫“when student is ready, the teacher will appear”.总之就是,想成事之人,无不成之事,若真不成事了,那就是“道”不帮你了。
大多数介绍老子思想的人都会说,老子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老子在后几篇说,你跟本就不理解他,理解了你也不会去实施他说的话。 《道德经》第33章说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任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有者,死而不亡者寿。”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你自己了么?你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自己毛病和缺点了么?大多数人只知道强扭别人的瓜,而忘了给自己施肥。老子多牛逼,知命,修身,正己,再齐家,大多数活了大半辈子都没明白这个道理。
再读老子,有一组矛盾。老子一会儿叫人学习,一会儿又说你别学了第19章(“少私寡欲,绝学无忧”你们都是愚人,社会才会安宁。老子怎么会这么犯糊涂呢?
《道德经》的神奇之处在这里,老子讲人分为两类,圣人和屌丝。圣人,肩负历史使命的人和另外一群的普通的人。老子为这两类人规划人生的路线。圣人,得道的人,你就多多学习,多多建树,学习无知无欲的东西。圣人学习为了“减欲”。圣人,要么指引人回归正道,要么治理治理国家,但是世上之事无长久,昌就必衰。完成使命之后,就早早归隐,颐养天年。(第9章)。屌丝呢?一边乖乖呆着吧,洗洗早点睡。老子说了,无知也是对社会的一种造福。老子多聪明,“民之难治,以其智多”(第65章)。 现在明白中国社会由古至今,八股,科举,统一一种“虚有无”的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了吧。老百姓,你不要知道的太多。。。
在老子眼里,明白人不言,只有不明白的人爱叽喳。
看完《道德经》,赶紧给自己一个定位,把圣人标准列下来。达到75%以上,努力奋斗吧。
“道”看重你了,给你这么好的条件不要浪费了,但是大道之路,必然和普通人不一样。(第20章),得道必要失去一些东西。(第42章)。如果你不具备圣人的条件,也不要瞎折腾,捉急是没用的,做个小市民,逍遥快乐游吧。
《道德经》里处处是经典,太难抉择去选择一句话结束这篇书评了。
能有勇气读《道德经》起码有了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了。
那就用老子的话激励大家吧。这也是我曾经思考过的一个问题,关于孤独的问题。
“人,之所以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最后,尽人事,听天命。顺应规律的发展,才不会让我们在追求成功中迷失自己。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待且成”(道幽隐无形象,无名称,但只有道,才善于帮助万物,取得成功。
作者:黛茜的雏菊
摘自:豆瓣网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