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以峡州上,(峡州生远安、宜都、夷陵三县山谷。)襄州、荆州次,(襄州,生南漳县山谷;荆州,生江陵县山谷。)衡州下,(生衡山、茶陵二县山谷。)金州、梁州又下。(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梁州,生褒城、金牛二县山谷。)

【原文】
 
山南①:以峡州②上③,(峡州生远安④、宜都⑤、夷陵⑥三县山谷。)襄州⑦、荆州⑧次,(襄州,生南漳⑨县山谷;荆州,生江陵县⑩山谷。)衡州⑪下,(生衡山⑫、茶陵二县山谷。)金州⑬、梁州⑭又下。(金州,生西城⑮、安康⑯二县山谷;梁州,生褒城⑰、金牛⑱二县山谷。)
 
【注释】
 
①山南:唐朝的贞观十道之一,由于在终南、太华两座山之南,所以得此名。其管辖范围大概在现在的四川嘉陵江流域以东、陕西秦岭、甘肃蟠冢山以南,河南伏牛山西南,湖北涢水以西,自重庆至湖南岳阳之间的长江以北地区。唐开元年间曾被分为东、西两道。
 
②峡州:亦作硖州,由于在三峡之口,因此得名,郡名夷陵郡,管辖着夷陵县,就是现在的湖北宜昌。辖境包括今天的宜昌、宜都、长阳、远安等地。唐时杜佑的《通典》记载:“土贡茶芽二百五十斤。”产有碧涧、明月、芳蕊、茱萸簝、小江园茶等著名的茶类。
 
③上:“上”与下文中的“次”“下”“又下”,为陆羽评价各州茶叶质量的四个等级,唐裴汶《茶述》把碧涧茶列入二级贡品之列。
 
④远安:唐时峡州属县,即今天的湖北远安县。
 
⑤宜都:唐时峡州属县,即今天的湖北宜都县。
 
⑥夷陵:唐时峡州属县,即今天的湖北宜昌东南。
 
⑦襄州:隋朝襄阳郡,唐武德四年(622)更名为襄州,由襄阳、安养、汉南、义清、南漳、常平六县组成,即今天的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唐乾元初夏为襄州。唐上元二年(675)设襄州节度使,管辖襄、邓、均、房、金、商等州。后来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
 
⑧荆州:亦称作江陵郡,后升为江陵府。为唐朝的大都市之一,亦为最大的茶市之一。除江陵县之外,它下属的当阳县清溪玉泉山出产仙人掌茶,松滋县出产碧涧茶,在北宋时期都入贡品之列。
 
⑨南漳:大概在今湖北西北部的南漳县。
 
⑩江陵县:唐朝时,荆州州治在今湖北江陵。 
 
⑪衡州:隋朝衡山郡,武德四年(622),设衡州,管辖临蒸、湘潭、来阳、新宁、重庆、新城六县,治衡阳县,治所在今湖南衡阳市。
 
⑫衡山:江南湖南衡山,原归潭州管辖,后划归衡州。唐代时县治在今朱亭镇对岸。唐李肇《唐国史补》载名茶“有湖南之衡山”,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衡山茶远销两广、列入二级贡品之列。
 
⑬金州:唐朝武德年间更西城郡为金州,治西城县,在今陕西安康。管辖地大致在今陕西石泉县以东、旬阳县以西的汉水流域。《新唐书·地理志》载金州土贡茶。唐杜佑《通典》记载:“茶芽一斤。”⑭梁州:唐朝属山南道,治南郑县,治所在今陕西汉中东。辖地大概在今天的陕西汉中、南郑、城固、勉县、宁强县北部地区。《新唐书·地理志》载土贡茶。
 
⑮西城:汉代置县,至唐代地名未更改,唐代金州治所(今陕西安康)。
 
⑯安康:唐代金州属县,在今陕西汉阴。
 
⑰褒城:唐朝贞观三年(630)改褒中为褒城县(今陕西汉中西北)。本书原作“襄城”,而襄城属于河南道许州(今河南襄城),不归山南道梁州之属,并且襄城不生产茶叶。疑因“褒”“襄”字形相似,导致流传有误。
 
⑱金牛:唐武德三年(621)以县设褒州,析利州的绵谷设金牛县,八年(625)州废,更归属梁州。唐宝历元年(825),合并到西县为镇。
 
【翻译】
 
山南地区的茶以峡州产的为极品,(峡州的茶产于远安、宜都、夷陵三县山谷。)襄州、荆州产的又逊一等,(襄州的茶产于南漳县的山谷中,荆州的茶产于江陵县的山谷中。)衡州产的茶又要次一等,(衡州的茶产于衡山、茶陵二县的山谷里。)金州、梁州的又次一些。(金州的茶产于西城和安康二县的山谷中。梁州的茶产于褒城和金牛二县的山谷中。)
 
【延伸阅读】
 
古时山南地区包括的地域范围比较广,此范围内出产的茶叶品类也很丰富。其中陕南地区产茶,似乎并不为人们所普遍知道。因为这里与很多南方名茶区相比,算不上中国最好的茶叶原产地。但实际上,陕南不仅是西北最大的产茶区,而且产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唐代就是中国七大茶区之一。
 
陕西茶中要数紫阳茶最好,其形似毫,泡出的茶,汤色晶莹,香气浓郁。紫阳茶产自紫阳,紫阳位于汉江中游,巴山北麓。地质勘探显示,紫阳境内多处有罕见的富硒岩层,因此此地产茶也富含硒元素。古人对于什么是硒不了解,但是他们依然凭着经验察觉出紫阳茶的好处。紫阳茶很早就有,不过在东汉末年,随着佛教的传入,紫阳一地的寺院开始增多,而僧人也开始大面积种植茶树,紫阳茶应该是从这个时期产量开始增加。唐朝时期,山南茶成为金州(今安康)的贡品献给朝廷,而紫阳是山南茶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种植和制作水平开始不断提高。紫阳茶口味醇正,不仅是贡茶,还是西北高原上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古时茶区人民在饮用之余,还用它来换取油盐等生活用品。
 
明代朝廷制定实施了《茶法》,用茶叶来交易马匹,以巩固边防。这种举措无疑刺激、促进了茶叶的生产和发展,当时有“其民昼夜沼茶不休,男废耕,女废织”的景象。但后来茶税越来越重,山南区的老百姓也开始拔茶植桑,紫阳一带的茶农依然坚持种茶。很多外地买茶的商贾,会越过汉中、西乡等地,到紫阳来“买茶装蓖”。到了清代,紫阳茶的发展出现兴旺的势态,时人写下“自昔岭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的诗句,来记录紫阳茶的辉煌。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