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夔藩
【原文】
黄鲁直《宿舒州太湖观音院》诗云(1):“汲烹寒泉窟,伐烛古松根。相戒莫浪出(2),月黑虎夔藩。”夔字甚新,其意盖言抵触之义,而莫究所出。惟杜工部《课伐木》诗序云(3):“课隶人入谷斩阴木(4),晨征暮返(5),我有藩篱,是阙是补,旅次于小安(6)。山有虎,知禁,若恃爪牙之利,必昏黑摚突(7)。夔人屋壁(8),列树白桃(9),镘焉墙(10),实以竹,示式遏(11)。为与虎近,混沦乎无良宾客(12)。”其诗句有云:“藉汝跨小篱。”“乳兽待人肉(13)。”“虎穴连里闾(14)。”“久客惧所触(15)。”乃知鲁直用此序中语。然杜公在夔府所作诗,所谓“夔人”者,述其土俗耳,本无抵触之义,鲁直盖误用之(16)。
【注释】
(1)舒州太湖:今安徽太湖。诗题又作《庚申宿观音院》。
(2)浪:随意。
(3)《课伐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夏天,杜甫作于夔州(今重庆奉节)。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4)隶人:奴仆。阴木:生长在山北的树木。《周礼·山虞》:“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
(5)征:远行。
(6)旅次:旅途中小住之所。
(7)摚(chēng)突:冲撞。
(8)夔(kuí):州名。今重庆奉节。唐初设夔州都督府,所以又称“夔府”。
(9)白桃:原文或为“白菊”,或为“白萄”。
(10)镘(màn):抹墙用的工具。引申为涂抹、粉刷。
(11)式遏:防卫,抵御。
(12)混沦乎无良宾客:“宾客”二字当属下文。混沦于无良,人虎混杂的意思。
(13)乳兽:乳虎。
(14)里闾:里巷,乡里。
(15)所触:指老虎冲撞藩篱。
(16)鲁直盖误用之:黄庭坚诗任渊注:“《文选·灵光殿赋》:颔欲动而躨跜。‘夔藩’盖误以‘夔人’为‘躨跜’之义也。躨跜,动也。”
【翻译】
黄鲁直《宿舒州太湖观音院》诗云:“汲烹寒泉窟,伐烛古松根。相戒莫浪出,月黑虎夔藩。”夔字甚为新奇,大概说抵触的意思,但不知这个用法的出处。惟有杜工部《课伐木》诗序云:“督促奴仆进山谷砍伐山阴的树木,早出晚归,我有藩篱,缺了的地方就补上,居所得以安宁。山里有虎,我知道补篱以禁虎害,如果它凭恃坚利的爪牙,必定在天黑时横冲直撞。夔州人家的屋壁,用白桃排列编成,墙上抹泥,用竹子加固,以作防卫。因为和老虎离得近,人虎混杂的缘故。”其中的诗句写道:“藉汝跨小篱。”“乳兽待人肉。”“虎穴连里闾。”“久客惧所触。”可知黄鲁直用的是这段诗序中的话。但是杜公在夔府的这首诗,所说的“夔人”一词,是说当地土著,本无抵触之义,鲁直是用错了。
又,《寺斋睡起》绝句云:“人言九事八为律,傥有江船吾欲东(1)。”按,《主父偃传》:“上书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2),一事谏伐匈奴。”谓八事为律令而言,则“为”字当作去声读,今鲁直似以为平声(3),恐亦误也。
【注释】
(1)人言九事八为律,傥有江船吾欲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世途险恶,动辄触律,宁愿自我放逐于江海间。
(2)律令:法令。
(3)今鲁直似以为平声:此诗前二句为:“桃李无言一再风,黄鹂唯见绿葱葱。”根据近体诗格律,此诗第三句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而“人言九事八为律”这句里的第六字“为”如果读为去声,则是本应平声而仄,不符合格律的要求,所以洪迈说“恐亦误”。
【翻译】
另外,鲁直《寺斋睡起》绝句云:“人言九事八为律,傥有江船吾欲东。”按,《汉书·主父偃传》:“上书说了九件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意思是其中八件事是为了律令而说的,那么“为”字应当读作去声,现在鲁直似乎用作平声,恐怕也错了。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