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卅卌字

【原文】
 
今人书二十字为“廿”,三十字为“卅”,四十为“卌”,皆《说文》本字也(2)。廿音入,二十并也。卅音先合反,三十之省便,古文也。卌音先立反,数名,今直以为四十字。案,秦始皇凡刻石颂德之辞(3),皆四字一句。《泰山辞》曰(4):“皇帝临位,二十有六年。”《琅邪台颂》曰(5):“维二十六年(6),皇帝作始(7)。”《之罘颂》曰(8):“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9)。”《东观颂》曰(10):“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会稽颂》曰(11):“德惠修长,三十有七年。”此《史记》所载,每称年者,辄五字一句。尝得《泰山辞》石本(12),乃书为“廿有六年”,想其余皆如是,而太史公误易之,或后人传写之讹耳,其实四字句也。
 
【注释】
 
(1)廿(niàn):二十。卅(sà):三十。卌(xì):四十。
 
(2)《说文》:即《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
 
(3)秦始皇凡刻石颂德之辞: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多次出巡各地并刻石表功。刻石文字大多保存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而石刻原碑多已损毁无存。
 
(4)《泰山辞》:谓泰山刻石,残石现存于泰山岱庙。
 
(5)琅邪台:今在山东青岛。琅邪石刻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6)维:发语词,无意义。
 
(7)作始:开创新的纪元。
 
(8)之罘(fú):山名。在今山东烟台。
 
(9)中春:仲春。
 
(10)东观(guàn):东面的楼台。
 
(11)会(kuài)稽:郡名。秦始皇以吴越之地为会稽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东汉时分为吴郡和会稽郡,会稽治山阴(今浙江绍兴)。
 
(12)石本:石刻拓本。
 
【翻译】
 
今人把二十写成“廿”,三十写成“卅”,四十写成“卌”,这都是《说文解字》里的本字。廿读作入,两个十合并为一个字。卅的读音是先合反,是三个十的简便写法,是古文字。卌的读音是先立反,数字名,今天直接把它当作“四十”的字。案,秦始皇所有的刻石颂德之辞,都是四字一句。《泰山辞》说:“皇帝临位,二十有六年。”《琅邪台颂》说:“维二十六年,皇帝作始。”《之罘颂》说:“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东观颂》说:“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会稽颂》说:“德惠修长,三十有七年。”这些都是《史记》的记载,每到称年份的句子,都是五字一句。我曾得到《泰山辞》石刻拓本,却写成“廿有六年”,想来其余几例也都是这种情况,而太史公改错了,或是后人传写讹误,其实都是四字一句。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