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施厚望者不报。
本句出自《素书》:遵义章
【原文】
薄施厚望者不报。
【注释】
注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覆之、载之,含之、育之,岂责其报也。
王氏曰:“恩未结于人心,财利不散于众。虽有所赐,微少、轻薄,不能厚恩、深惠,人无报效之心。”
【解读】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的少就不能奢望回报的多。这个道理既适用于个人的努力与收获,也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人提倡施恩不望报。老子说:“施恩不要心里老想着让人报答,接受了别人的恩惠却要时时记在心上,这样才会少烦恼、少恩怨。”就是说把施舍当作自己的义务才会体会到快乐,没有回报也不要怨恨烦恼。如果给人家的少又希望回报的多,就更错了,这不符合多数人的人性。
文子说:施予的多回报就丰厚,得罪人多仇恨就大;施予的少而回报多,积怨深但没有后患的几乎没有。
《史记》记载,宾客对信陵君说:有的东西不可忘,而有的东西不可不忘。人家对你有恩,你不可忘记,而你对人家有恩,就希望你忘了它吧。
【事例】
战国时,齐威王八年,楚国大举发兵进攻齐国,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求援,让他带上百金、十套车马作为礼物。淳于髡仰天大笑,把帽子上的红缨都扯断了。齐王说:“先生是认为礼物少吗?”淳于髡说:“岂敢。”齐王说:“那你为什么笑呢?”淳于髡说:“今天早晨,我从东边过来,看见路边有个种田的,他拿着个猪蹄子和一杯酒,正在祈祷:‘五谷丰登啊,丰衣足食!’我看他献给神的礼物那么少,却希望得到那么多,所以笑他啊。”齐威王明白了,又增加了十倍的礼物,还有白璧十双。淳于髡带着这些东西到了赵国,赵王给了他精兵十万、甲车千辆,楚国听说了,当天夜里就撤兵了。
周贞定王十六年,韩、赵、魏三个诸侯灭了智伯,瓜分了晋国。智伯的家臣豫让在身上涂了黑漆,吞了木炭,改变了声音和面貌,发誓为智伯报仇。他三次行刺赵襄子都没有成功,赵襄子下令杀他,豫让呼天抢地,哭得眼睛里都流了血。行刑的人说:“你是怕死吗?”豫让说:“我不怕死,伤心的是我死了以后就没有给智伯报仇的人了。”赵襄子说:“你以前侍奉范氏,智伯灭了范氏,你忍辱偷生,不但不给范氏报仇,反而又去侍奉智伯,现在智伯死了,你却报仇之心如此强烈,为什么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的时候,他拿我当一般人看待,我当然也像一般人那样对待他。后来侍奉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我当然也要用国士的方式报答他,这怎么能一样呢?”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