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姓氏起源】
邹姓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传自春秋时代的邾娄国。据《说文解字》所载,上古时有个邾娄国为颛顼帝后裔曹挟所建,战国时鲁穆公改邾娄国为邹国(今山东省邹平县)。邹国后来被楚国所灭,颛顼的子孙散居各地,后来他们就以故国的名称为氏,就有了邹姓。
另一支来源于宋国,据《史记·殷本记》的记载,是商纣王微子的后代,纣王亡国之后,周武王把商的周围地区封给殷纣王庶兄微子,创建宋国,定都商丘,以供奉商汤的宗祀。后来宋愍公的后代正考父食采于邹邑(今山东曲阜),后传到世孙叔梁纥的时候,就以国为氏,是为邹姓。
【全国的分布】
据有关资料记载,邹姓早期主要在其发源地即今山东境内发展繁衍。秦汉时期,他们中的有一支迁至范阳,发展成为望族;东晋十六国时,由于战乱,中原邹姓大举南迁到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一些地方;唐宋时期邹姓发展繁衍于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现在台湾地区的邹姓人及侨居新加坡等国的邹姓华侨,主要是从广东、福建迁去的。
【姓氏名人】
邹忌:战国时期邹氏家族中很有名的人物,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为宰相。他曾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等,使齐国实力加强。
邹守益:字谦之,号东郭,安福人,明朝著名的学者。主要著作有《东郭集》。
邹伯奇:字一鹗,又字特夫,广东南海人,中国清代科学家。他精通天文、历法、数学,善于将数学应用于实际。曾测绘广东省地图,制造过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浑球仪和七政仪等仪器。著有《格术补》、《赤道星图》、《黄道星图》等。
邹一桂:字原褒,号小山,晚号二知老人,江苏省无锡人,清代大臣、画家,曾官至礼部尚书。善于花卉及山水画。著有《藤花芍药图》、《古干梅花图》、《小山画谱》等传世。
【姓氏文化】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赐姓,是狭义的专指赐姓,不同于三代以前的“因生赐姓”,而是秦汉以后封建大统一的专制国家形成后,为褒赏笼络臣属的一种政治手段。赐姓多为历代帝王赏赐有功之臣为皇室姓氏,统称“国姓”。
赐姓之制始于汉代,汉高祖刘邦为表彰娄敬、项伯的功绩,赐娄、项二氏为刘姓。到了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也曾赐外甥李文忠、养子沐英、何文辉等为朱姓。南明隆武帝也赐郑成功为“朱姓”,人称“国姓爷”,以示荣宠。皇帝赐姓于臣属,并不都是褒奖、恩宠,对于政敌、叛臣,也赐凶险姓氏以示惩赏。如武则天称帝后,强令中宗皇后王氏改姓“蟒”,将起兵反对她的李姓诸王赐姓虺(音毁)氏。
冒姓的现象一般发生在魏晋、隋唐时代,由于“九品中正制”及其以郡望门第评品人物,选官任职,出身寒门者往往有冒姓,攀附之现象。
改姓多为避仇、避难或避讳时,改称他姓。如东汉时有个聂台和人结下怨仇,为逃避仇人追杀,改为张姓,隐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他的后人张辽便是三国蜀国的一员名将。
【名人事迹】
战国时代齐国人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长得也很帅。有一天早上,邹忌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对着镜子开始照,然后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他的妻子说:“你比要比他漂亮,徐公哪能和你比呀!”
城北的徐公在当时可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然不相信他真的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妾说:“徐公哪能和你比呢!”第二天,家里来了一位位客人,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更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第二天,徐公到家里来做客,邹忌很认真地观察他,他认为自己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觉得和徐公相差的很远。
这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最后他终于明白了:“妻夸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有求于我。”
第二天,邹忌便上朝去见威王,说:“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面对庞大的齐国,王后、王妃和左右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惠的:由此可见,大王很多事情都蒙在鼓里。”
齐威王听后觉得邹忌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他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官员和老百姓如果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就可以得到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我的,得三等奖赏。”刚开始提意见的人很多,到了后来就再也没有人来提意见了,因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提的了。
后来,燕赵韩魏几国听说了这件事后,都来到向齐国朝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内政修明,不战而胜”的道理。
邹姓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传自春秋时代的邾娄国。据《说文解字》所载,上古时有个邾娄国为颛顼帝后裔曹挟所建,战国时鲁穆公改邾娄国为邹国(今山东省邹平县)。邹国后来被楚国所灭,颛顼的子孙散居各地,后来他们就以故国的名称为氏,就有了邹姓。
另一支来源于宋国,据《史记·殷本记》的记载,是商纣王微子的后代,纣王亡国之后,周武王把商的周围地区封给殷纣王庶兄微子,创建宋国,定都商丘,以供奉商汤的宗祀。后来宋愍公的后代正考父食采于邹邑(今山东曲阜),后传到世孙叔梁纥的时候,就以国为氏,是为邹姓。
【全国的分布】
据有关资料记载,邹姓早期主要在其发源地即今山东境内发展繁衍。秦汉时期,他们中的有一支迁至范阳,发展成为望族;东晋十六国时,由于战乱,中原邹姓大举南迁到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一些地方;唐宋时期邹姓发展繁衍于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现在台湾地区的邹姓人及侨居新加坡等国的邹姓华侨,主要是从广东、福建迁去的。
【姓氏名人】
邹忌:战国时期邹氏家族中很有名的人物,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为宰相。他曾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等,使齐国实力加强。
邹守益:字谦之,号东郭,安福人,明朝著名的学者。主要著作有《东郭集》。
邹伯奇:字一鹗,又字特夫,广东南海人,中国清代科学家。他精通天文、历法、数学,善于将数学应用于实际。曾测绘广东省地图,制造过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浑球仪和七政仪等仪器。著有《格术补》、《赤道星图》、《黄道星图》等。
邹一桂:字原褒,号小山,晚号二知老人,江苏省无锡人,清代大臣、画家,曾官至礼部尚书。善于花卉及山水画。著有《藤花芍药图》、《古干梅花图》、《小山画谱》等传世。
【姓氏文化】
赐姓 冒姓 改姓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赐姓,是狭义的专指赐姓,不同于三代以前的“因生赐姓”,而是秦汉以后封建大统一的专制国家形成后,为褒赏笼络臣属的一种政治手段。赐姓多为历代帝王赏赐有功之臣为皇室姓氏,统称“国姓”。
赐姓之制始于汉代,汉高祖刘邦为表彰娄敬、项伯的功绩,赐娄、项二氏为刘姓。到了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也曾赐外甥李文忠、养子沐英、何文辉等为朱姓。南明隆武帝也赐郑成功为“朱姓”,人称“国姓爷”,以示荣宠。皇帝赐姓于臣属,并不都是褒奖、恩宠,对于政敌、叛臣,也赐凶险姓氏以示惩赏。如武则天称帝后,强令中宗皇后王氏改姓“蟒”,将起兵反对她的李姓诸王赐姓虺(音毁)氏。
冒姓的现象一般发生在魏晋、隋唐时代,由于“九品中正制”及其以郡望门第评品人物,选官任职,出身寒门者往往有冒姓,攀附之现象。
改姓多为避仇、避难或避讳时,改称他姓。如东汉时有个聂台和人结下怨仇,为逃避仇人追杀,改为张姓,隐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他的后人张辽便是三国蜀国的一员名将。
【名人事迹】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时代齐国人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长得也很帅。有一天早上,邹忌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对着镜子开始照,然后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他的妻子说:“你比要比他漂亮,徐公哪能和你比呀!”
城北的徐公在当时可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然不相信他真的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妾说:“徐公哪能和你比呢!”第二天,家里来了一位位客人,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更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第二天,徐公到家里来做客,邹忌很认真地观察他,他认为自己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觉得和徐公相差的很远。
这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最后他终于明白了:“妻夸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有求于我。”
第二天,邹忌便上朝去见威王,说:“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面对庞大的齐国,王后、王妃和左右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惠的:由此可见,大王很多事情都蒙在鼓里。”
齐威王听后觉得邹忌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他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官员和老百姓如果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就可以得到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我的,得三等奖赏。”刚开始提意见的人很多,到了后来就再也没有人来提意见了,因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提的了。
后来,燕赵韩魏几国听说了这件事后,都来到向齐国朝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内政修明,不战而胜”的道理。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