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
墨子生活在孔子之后,孟子之前。当时的社会,儒家文化盛行。据《淮南子·要略》所记,墨子是“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当时,为了纠正孔门儒学“礼烦扰而不悦,厚葬糜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声”,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另辟新说。这篇《修身》正是他在转变时期所做的,他所接受的学派是儒学,因此这篇还带有很多的儒学色彩。
本篇主要讨论品行修养与君子人格问题,强调品行为治国的根本,君子必须以品德修养为重。篇中提出:“君子之道”应包括“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以及明察是非、讲究信用、注重实际等内容。
本篇从修身养性出发,强调一个人的修养关系到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兴亡。修养不是针对某个人而言,而是针对整个社会而言的。但在当今的社会中,有时会出现尔虞我诈、钩心斗角,人与人的交往不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而是互相猜疑。这时修身养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事。墨子在《修身》这篇文章中提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首要的是先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