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诊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
 
脉诊又称切脉,2300多年前扁鹊奠定了“望色、听声、观形、切脉”的诊断法基础,诊脉为其特长,故有“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之美誉。
 
西晋王叔和最先归纳整理了切脉经验,所著的《脉经》是中国第一部脉学专著,里面详述了寸口脉法,归纳、总结、阐明、描述了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24种脉象,并论述了脉象和多种病症的关系,对脉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脉经》传入阿拉伯,被阿维森纳收入《医典》中。明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也总结了27种脉象。
 
切脉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腕部的桡动脉跳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切脉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左侧寸关尺处脉象依次代表心肝肾,右侧代表肺脾肾。对小儿是用“一指切三脉”法。华佗给顿子献、王继先给宫教切脉而知死期,郭玉隔幕判断男女脉象巧应对和帝考试,既说明诊脉确能发现病症,也显示了各位名医脉诊技术的高超过人。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沉、迟、数、虚、实、滑、洪、细、弦脉等。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盘中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和妊娠妇女。弦脉是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提示肝胆病、痛证、痰饮。迟脉指脉跳缓慢(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提示可能有寒证,若脉有力就为实寒,无力为虚寒。结代脉是指脉不齐,跳跳停停,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衰时及房(室)传导阻滞、房(室)性早搏、心房纤颤等。
 
脉搏大体上是浮主表,沉主里,数主热,迟主寒,有力主实,无力主虚。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有人用脉搏描记仪初步描出了15种脉象,所得与切脉基本一致,认为脉搏强弱与心脏收缩力、血容量、血压等有关,病情有变化时脉搏改变早于血压。
 
触诊就是触按肌肤、经络和胸腹以了解寒热、润燥、有无压痛、包块、软硬等,好明确疾病部位和性质。如腹痛喜按为虚证,拒按是实证;疮疡若肿块硬、不热无痛、散漫无头、皮色不改多见于阴疽,溃疡病足三里穴常有压痛等。
 
望闻问切是中医传统诊断方法,内容繁多,效果明显,实际应用中必须是四诊合参,方能避免片面性。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