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则

一、治病求本。本是指疾病的根本,犹如树木的根和主干。治病求本就是从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探求出患病的根本原因,如对出血病人,好中医绝不是一上来就止血,而是一定要先弄明白:何时、何部位、为什么出血、出血量多少等,判断是因为脾不统血,还是肝不藏血,或是血热妄行,有无血瘀?然后才针对病因去止血。当然若出血量过大,中医也会先止血的。 
 
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与本是相对的,一般说病邪、新病、体表病、次要的病,急症(如高烧、大出血、昏迷、休克、喘咳、呕吐、剧痛等)都算标;反之是本。在特殊条件下,标可转化为本。本代表疾病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和起主要作用的情况,一般都是先治本。但当标在紧急情况下、威胁病人生命或使病人极为痛苦时,就要先治标,如止血、降温、止吐、止痛、升血压等,保住性命,度过了急性期,再调理治本,以求彻底治愈。如哮喘病急性发作期,应以化痰、平喘、清肺为主,缓解期重点是养肺、健脾、补肾。由此可知治标是权宜之计,是为了救急,为治本创造条件,治本仍是治病的根本大法。如果标本并重或皆不太急,就需标本兼治了,如平素体弱病人又反复外感风寒,就宜益气解表药同用。
 
三、扶正祛邪。当正气虚弱而邪气不重时,以扶正为主;若以邪实为主要矛盾,适宜祛邪;扶正要扶在根本,祛邪务必彻底。对正气虚、邪气实的“虚实夹杂”者,需扶正和祛邪兼用或稍分先后主次。晚期癌症多有“虚实夹杂”,就常攻补兼用。此法的使用原则是“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四、调和阴阳、脏腑气血。根据阴阳、气血虚实盛衰情况,给阳虚者壮阳,阴虚者滋阴,寒证用热药,热症投寒药,血热妄行时清热凉血,脾气亏损宜补益脾胃,助其恢复阴平阳秘。
 
五、三因制宜。即治疗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以治疗外感风寒为例:冬季可重用辛温解表药,使邪从汗出;夏季就不能太多用辛温发散药,以防出汗过多伤津气;西北地区高寒,辛温解表可用麻黄、桂枝;东南地区温和,只适宜用荆芥、苏叶等较平和的发散药。在梅雨季节或潮湿的地方,用药时可加点羌活、白芷等以祛风散湿;老人小孩用药量要略轻,以保护正气。
 
六、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病证无论表现是什么,都以辨证结果为用药依据。古时有二个府吏倪寻、李延皆头痛发热,华佗发现他们症状相同而病源不同,倪是进食太多,李是受冷感冒,辨证一是里热,一是表寒,于是他给倪吃泻药,给李吃发散药,使二人头痛全消;再如同样是咳嗽,由于病因不同,可分别采用杏苏散、桑菊饮、二陈汤、生脉散、附桂八味丸等治疗,这是“同病异治”的范例。而高血压病、甲亢、肺结核、阵发性心动过速、神经衰弱均可用天王补心丹治疗;失眠、贫血、心脏官能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皮肤病(顽固性湿疹)全可用归脾丸,这称为异病同治。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