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天人关系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天人关系”,实质上指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尽管古代思想家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其中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
哲学领域关于天人关系的见解势必会对传统养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这一方面是由于养生学直接以人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则在于传统养生文化以古代哲学作为自己的深厚底蕴。早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奠基作《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所谓“人与天地相参”强调的正是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关系。这种统一关系在传统养生文化中,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充分印证:
人体的生理过程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存在着同步的关系。《灵枢》提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人体与自然万物同样受阴阳五行法则的制约,并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俞琰在《周易参同契发挥》中对此作了详尽的阐述:“人身法天象地,悉与天地造化同途。人与自然万物有着共同的构成物质。”《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正强调了人和万物一样,都是天地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
考察中国养生文化史可以发现,“天人相应”的观念几乎渗透到了其中的每一个角落。
首先,“天人相应”的哲学观念是古代养生家探讨人体奥秘的理论武器。其次,“天人相应”的观念为传统养生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哲学依据。我们知道,在传统的养生理论中,阴阳五行学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这种学说的产生,恰恰是以“天人相应”的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依据的。所谓“天以阴阳而化生万物,人以阴阳而营养一身”,实质上正是“天人相应”哲学理论在人体阴阳学说中的具体展现。阴阳学说如此,五行理论更不例外。再次,“天人相应”的哲学观念是传统养生方法创立的认识论基础。以气功养生法为例,它的产生和完善显然与“天人相应”的哲学观念息息相关。总之,“天人相应”的哲学观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赖以生成的理论基础。把握了它,就不啻拥有了一把开启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养生文化宝库的金钥匙。
“天人相应”的另一侧面便是顺应自然。中国传统养生理论认为人和自然都是“气”的产物,人处在天地之间,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只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存在。因此,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同受阴阳五行法则的制约,并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关于“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论述,就概括地阐明了自然界的一切运动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观点。唐代著名养生家王冰也认为:“但因循时气序,养生调节之宜,不妄作劳,则生气不竭,永保康宁”(《素问·生气通天论注》)。
透过顺应自然以养生的含义可以发现,中国养生文化所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人体生命与自然万物的整体和谐状态。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热爱、尊重、保护和合理地利用自然,通过道德和法律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实现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的和谐、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和谐、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等等,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科学的、明智的价值追求。一方面,我们要重视人的因素,挖掘人类的聪明才智,促进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使人类的认知更符合自然发展变化的(关键是进化和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走科学发展之路,保持人与自然的互动双赢,绝不能以牺牲自然和环境作为代价,换取短暂的、表面的繁华。坚持天人和谐,关键是将实现人类的现实利益与理性智慧、科学态度、道德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把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度,避免因滥施人力引起自然更多负面的反弹。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道自然”的哲学观在人体科学领域的必然延伸。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