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三宝:精、气、神
天有三宝:日、月、星
地有三宝:风、火、水
人有三宝:精、气、神
整体观是中医的特点之一。中医的基本理论虽然具有很强的哲理性,但其中的重要学说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古代医学家和养生家为了阐述精、气、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往往把它与自然界万物赖以生存的一些基本物质共同比喻为“三宝”,这就是所谓的“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风、火、水;人有三宝:精、气、神”。
“精、气、神”是脏腑学说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脏腑活动衍生的产物和能量,同时又与脏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离。精、气、神三者虽各有不同之处,但实际上又是一个不可侵害的整体。有精则有神,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精伤则神无所舍。精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人无气则死。精、气、神三位一体,不可分离,存则俱存,亡则俱亡。
正像中国养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等其他重要理论概念一样,“精、气、神”的出现也与传统哲学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管仲认为,万事万物均由“精气”构成,他们“凡物之精,比(化)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此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屺。”(《管子·内业》)在管仲的学说中,精气不但构成客观世界,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本源,而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三要素的精、气、神还具有互相化生的特性。后世的养生学家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渐赋予了作为生命活动的三要素的精、气、神以独特的理论见解。
“精”是构成人体五脏六腑、筋骨皮毛等一切组织器官与营养人体的基本物质,在生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消耗,又不断地得到补充和滋生,从而维持人体的生命。它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精、血,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微观物质。《黄帝内经》称:“人始生,先成精。”指的就是这种先天之精;“后天精”又称“脏腑之精”,它主要来源于后天五谷饮食之营养,通过肺的呼吸调节,脾胃的消化吸收,从而将营养物质的精微部分转化到人体的各个腑脏而构成。“精”尽管存在“先天”、“后天”之别,但二者又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先天之精”要依靠“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充,“后天之精”则必须依赖“先天之精”的活力,而且它们还共同存储于人的两肾之中,形成所谓的“肾精”。中国养生学认为,肾精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要素之一,它主要发挥以下三种生理功能: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参与人体生殖繁衍;濡养人体脏腑组织器官。
“气”的含义有二:一是指流通着的微小难见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二是指人体组织活动能力,如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经脉之气。《灵枢·邪客篇》上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灵枢·本脏篇》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所有这些气均存在于体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生命现象均被视为“气”活动的结果。这就是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所说的:“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赖以生者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养生学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认为“气”是一种极微小而且处在活动状态的精微物质,它构成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它与“精”一样,也是人体生命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物质基础。所谓“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正强调了“气”和“精”同属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要素。中国养生理论十分强调“养气”、“补气”和气功锻炼,其着眼点正在于此。
“神”的含义即精神、意识、知觉,它是生命活动的现象,必须有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便是精。《灵枢·平人绝谷篇》上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所以,神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必须有载体。“神”通常是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这样一种基本概念出现的,它包括了在大脑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经络、营卫、气血、津液等全部机体活动功能和外在表现。“神”的生成主要以先天之精为基础,以后天的精气为补养培育而成。所以“神”的盛衰与精、气的盈亏密不可分。只有作为生命物质要素的精气充足,作为生命活动功能外在表现的“神”才可能旺盛。至于“神”的生理功能,祖国医学认为主要体现在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上。人的整个机体,从大脑到内脏,从五官七窍到经络、气血、精、津液,以至肢体的活动,都无一不是依赖“神”作为维持其正常运转的内在活力。正因为“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黄帝内经》明确地得出了“得神者昌,失神者死”的重要论断。中国养生文化也正是在此观念影响下,才逐步形成了“形神兼养、养神为先”的鲜明的民族特色。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精、气、神在传统养生理论中是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出现的。人的生命起源于精,生命的维持赖于气,生命的现象乃是神。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三位一体,它是生命的基础也是生命的现象,一旦生命结束,精、气、神随之消亡。
其中精、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神则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或称为生命结构的总体功能信息。三者之间具有互相滋生的内在联系:精充气足则神全,神躁不安则伤精耗气;精气不足,神也易浮躁不宁;只有精、气、神充盈,机体的生命活动才可能在健康状态中运行。
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看,正常的生命活动除了有赖于作为生命物质基础的精气充盈之外,同时还要力求精气处于有规则的流通状态之中。《吕氏春秋·达郁》篇指出:“血脉欲其通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由生矣。”传统的养生方法,如气功、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以及按摩、针灸等等,其主要机理也都在于促进精气流通,以使病体康复。精气流通作为传统养生理论指导原则之一,其本质要义不外乎协调阴阳气血,使机体各种功能处在最佳状态,从而有益于养生、长寿。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