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诗人沈炯创作有一首《十二属诗》:“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这是中国最早的十二生肖诗,每句以生肖冠首,一句一生肖,突出了每种动物的习性和特点,而且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清晰明白,易懂好记。
 
此后历代生肖诗从未间断。最著名的当数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读十二辰诗卷掇其余作此聊奉一笑》,堪称生肖诗中佳作,诗云:“夜闻空簟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卤。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手种猴桃垂架绿,养得·鸡鸣角角。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这首生肖诗既说出了十二生肖,又蕴示着十二时辰,贴切自然,颇为耐读。从诗题看出,当时文人们写生肖兴趣极大,并汇有生肖诗集,可谓别出心裁,别具一格。
 
几千年来,在中国的历法上,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子鼠值岁,丑牛接班,寅虎继任,卯兔候补……斗转星移,幕布一年一启一落,生肖动物也一个接一个,“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形成中华民族代代继传、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
 
从古到今,凡中华民族子孙,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一个生肖伴随一生,终生不变。生肖已成为每个人的出生符号、生命符号之一,是每个人的吉祥物,人们赋予十二个生肖不同的象征意义,共同表达美好的祝愿和心灵的祈求。由于十二生肖具有便于数年纪岁的优点和吉祥祝福的寄托,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得以代代相传,相沿成习,虽经历朝各代和各种社会制度,至今仍盛行未变。
 
生肖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从产生之初便与中国最古老、最神秘的阴阳五行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还有祭祀、饮食、造字和文学等各个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生肖文化扩展到了剪纸、绘画、雕塑、器皿等领域。当然,并不是汉族才有十二生肖,华夏五十六个民族都存在属于自己民族、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生肖文化,这也是华夏生肖文化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古至今,智慧的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停息对于生命的探讨。生与死,是生命的一个循环,是生命过程中的相辅相成,鸟归林、风归谷、人归家,万物只有在这死生相续、生死循环的过程当中才能获得永生。而生肖沟通阴阳而化育万物,成为人们出生与回归的共同家园,满足了人们的长生梦想。可以说,在生肖身上,寄托着人们最高的生命理想:生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化于自然又驾驭自然,开天辟地又沟通天地,与天地同生又生生不息。
 
生肖文化是历史的“活文物”,是揭开五彩纷呈的历史文化的“密码”。生肖文化并不都属于历史,它属于一种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的文化。现在十二生肖习俗不仅仅为中国所有,已成为世界现象,而且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应该继承先民们留下来的宝贵生肖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发扬光大,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