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

很久很久以前,勤劳勇敢的傣族人就在澜沧江边定居下来。他们捕鱼打猎、唱歌跳舞,生活得像孔雀一样自在,像波罗蜜一样甜。①
 
可是当时掌管着那一带的汉官是一个残暴的坏家伙,他像一头贪婪的豹子,看见什么都眼馋。为了满足自己无尽的欲望,他定下了许多苛刻的法令:傣人捕了鱼,要把鱼身子交给官府,自己只能吃鱼头和鱼尾;傣人打来野兽,要把肉交给官府,自己只能吃骨头。兽皮分三等,官府的大官要第一等,小官要第二等,最差的才留给猎人;傣家的姑娘必须先到官府服役三年才准出嫁。如果谁不服从法令,轻者赶出坝子,重者杀头。②从那以后,傣家人的生活就苦起来了,再也听不到小伙子的口弦声和姑娘的歌声,就连孔雀也不敢到江边来了。
 
时间长了,傣家人实在无法忍受贪官的压榨,纷纷离开了美丽的澜沧江,逃出了坝子,在高高的悠乐山上,莽莽的密林中,过起“野果充饥天当房,抱着火种串大山”的凄惨生活。
 
许多年之后,有一天诸葛亮带兵来到这里,在茫茫的大森林里迷了路。正当这时,他们遇见了傣家最勇敢的猎手岩肯。诸葛亮把岩肯喊到面前对他说:“你如果能把军队引出迷途,我会重重地奖赏你。”起初,岩肯看到这些汉人心里又恨又怕。他装聋作哑,说什么也不给他们带路。
 
诸葛亮一眼就看出了岩肯的心事,他不发火,也不生气,热情地请岩肯住进军营,好酒好肉地款待着他。③
 
几天之后,岩肯慢慢发现,这个身穿画着圆圈圈的大袍子(后来他才知道那是“八卦衣”),头戴像用几块木板拼起来的有棱有角的帽子,手里摇着鹅毛扇的汉官和蔼可亲,并不像澜沧江边那个贪婪的汉官。他的心里开始有些想法了。于是,他又细细观察了几天,确实证明了这位汉官是好人之后,最终把诸葛亮的军队带出了迷途。
 
诸葛亮是个说话算话的人,当他们走出深山之后,一定要奖赏岩肯。岩肯推辞不过,只好说:“汉官老爷,我们傣人不爱金,不爱银,只想在美丽的澜沧江边,靠自己的双手,换来波罗蜜一样甜美的生活。可是,掌管那里的汉官却把我们逼得……”说到这里,岩肯心酸地哭了。④
 
诸葛亮听罢岩肯的话,闭起眼睛,用鹅毛扇敲敲帽子,然后对岩肯说:“你去把傣人都喊到坝子里去吧,我自有办法让你们安稳度日。”
 
岩肯谢过诸葛亮,兴冲冲地跑进森林,把所有的傣人都喊下了山。当他们来到坝子里时,诸葛亮已经杀了那个贪婪的汉官,并废除了苛刻的法令,重新委派了最精明强干、廉洁奉公的汉官。于是,傣家人又在江边搭起了草棚,过起了捕鱼打猎、唱歌跳舞的幸福生活。连吉祥的孔雀也飞回来为他们祝福。⑤
 
正是布谷鸟叫起来的时候,诸葛亮巡察江边的地形,来到岩肯的草棚。他关心地问起傣人的生活,岩肯高兴地说:“从来没这样好过,比波罗蜜还要甜。不过,我有桩心事想禀告丞相。”诸葛亮和蔼地问:“什么事情啊?”岩肯说:“你们汉人的身体为什么那样强壮,我们傣人为什么这样瘦弱呢?”
 
“哦——”诸葛亮闭起眼睛,用鹅毛扇敲敲帽子,思索了一阵说:“你告诉所有的傣人,明天都来你这里集合,我来教你们强壮身体的办法。”
 
第二天一早,诸葛亮果然带着人马和许多金黄的颗粒(后来他们才知道那是“谷种”)来到傣人中间,命令每三个士兵领着一家傣人在坝子里开荒刨(páo)地,教傣人扶犁踏耙,撒种插秧。到了雨季时,澜沧江边的坝子里铺满了金毯子一般的稻谷。后来,诸葛亮的汉兵又教傣人打谷舂米,使傣人有生以来第一次吃上了白生生、香喷喷的大米饭。从此,傣人也把种谷当成了主业,把大米饭当成了主食,身体渐渐地强壮起来,日子也就越过越甜美了。⑥
 
后来诸葛亮打了胜仗,平定了边疆要回内地。傣家的男女老少都依依不舍,含泪送了一程又一程。临别时,他们把最好的麂(jǐ)子干、最珍贵的兽皮拿出来,捧到诸葛亮面前说:“吉祥的孔雀再美,也没有丞相为我们开出的稻田美;树上的波罗蜜再甜,也没有丞相播种下的幸福生活甜;天上的星星再多,也没有丞相为我们做的好事多;高高的贝叶树,会永远记下丞相的恩德。”⑦
 
诸葛亮说:“傣家的心意我领了,可是我能给你们留下什么呢?”聪明的岩肯早就发现诸葛亮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闭着眼睛,用鹅毛扇敲敲帽子,然后定出奇妙的计策,仿佛帽子里藏着无穷的智慧。于是岩肯试探地问:“丞相,能把你头上的帽子留下吗?”
 
诸葛亮想了想,说:“好吧。”他摘下帽子,把几张小绸条塞在帽子里,叮嘱道:“以后你们再遇到什么困难就从帽子里拿出绸条看看,里面有战胜困难的法宝。”
 
又过了许多年,傣家的人口越来越多,大家都挤在江边又低矮又潮湿的小草棚里过日子。天气渐渐热起来了,太阳一出,晒得草棚像蒸笼一样,很多人受不住闷热病倒了。没过多久,整个坝子都笼罩上一层可怕的瘴气,夺走了成百上千傣人的生命。
 
就在这危难的关头,岩肯忽然想起了诸葛亮临走时留下的话。⑧他赶快找来那顶帽子,从里面掏出一张绸条,只见那上面写着:“想命长,水冲凉;草棚矮,住高房。”聪明的岩肯拍拍头说:“对呀!只有常洗澡才不会生病,住上高房才通风。洗澡倒还容易,可是高房谁也没有见过,怎样盖呢?”他赶快找了九十九位老师傅,商量了九十九天,最后大家商定按照诸葛亮帽子的样式盖。因为傣人觉得那帽子是智慧的象征,住进那样的高房,傣人也会变得聪明起来。又过了九十九天,家家都盖起了和诸葛亮的帽子一样的高房子,人们住进去又通风又凉爽。再加上人人都养成了常洗澡、爱干净的好习惯,很快就驱跑了瘴气,战胜了病魔。大家在洗澡时用泼水表示欢乐——“泼水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传到了今天。⑨
 
故事至此就算完了,如果谁不相信,就请到傣家的村寨去看看吧。月亮初升之时,你站在远处去看傣家竹楼,朦胧中,那有棱有角的楼顶和诸葛亮的帽子像极了。如果有人还不信,那你就爬到曼景兰缅寺旁的那棵几十丈高的贝叶树梢上去看,第九十九片贝叶上确确实实记下了此事。
 
①{写作分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傣族人民生活的美好。
 
②{阅读理解}从这些苛刻的法令之中,可以看出这个汉官的贪婪和残暴。
 
③{阅读理解}诸葛亮观察人很仔细,而且做事认真,和蔼可亲。
 
④{阅读理解}傣族人不贪慕金银,只希望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⑤{阅读理解}写出了傣族人又重新过上幸福甜蜜的生活。
 
⑥{阅读理解}诸葛亮心地很善良,教傣族人民学会了耕种,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⑦{阅读理解}这些话说出了傣族人民对诸葛亮的感激之情,侧面突出了诸葛亮为他们所做的好事之多。
 
⑧{阅读理解}傣族人民在危难时刻想起了诸葛亮所说的话,可见他们对诸葛亮是无比信任的。
 
⑨{阅读理解}交代泼水节的来历,说明泼水节是表示快乐之情和对丞相的感激之情。
 
【读后感】
 
诸葛亮真诚助民,使傣族人民得到了幸福的生活。傣族人民把诸葛亮深深地记在心里,世代敬仰他。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人民就会永远记住他。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