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炮节

花炮节是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花炮节的日期因地而异,广西程阳地区是农历正月初三,光耀地区在正月十五,梅林地区是二月初二,斗江地区在二月十五日,三江富禄地区是三月初三,林溪地区为十月二十六日。
 
三江地区的花炮节,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说当时的广西三江已发展成为商业集中点,该地商人为了招徕顾客,便利用这个节日燃放花炮来吸引四邻的群众。按照规定,夺得花炮者,除了能得到荣。誉外,还有酒、肉、蛋等奖励。
 
节日前一二天,远处的人们纷纷来到聚会地点附近的亲友家住下。节日清晨,在通往燃放花炮广场的路上,行人穿流不息,山货担子挑来了朱红的杉木箱、黄橙橙的木桶、美观的凤头扁担和编制精致的竹器。侗族姑娘身穿侗布制作的6层镶花边衣裳,束围腰,挽花髻,佩戴耳环、项圈、项链和手镯等银质手饰;小伙子们穿着白内衣、九扣蓝靛服,也蹦蹦跳跳而来。附近的苗、瑶、壮、汉等族人民也纷纷赶来,与侗族人民一道欢度佳节。
 
花炮节的主要活动是放花炮。花炮分头、二、三炮,系专门工匠所做,是用竹篾扎成的花篮状物,约高1.6米,宽1米左右,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用火药做成的圆筒花炮,一是用铁丝绕成的铁圈,有茶杯口大小,外用各色丝线包扎。铁圈套在花炮上,财将花炮系在镜屏的中央。镜屏周围披红挂绿,十分鲜艳、美观。燃放时以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花炮降落时,观者蜂拥争夺铁圈,这叫做“抢花炮”。
 
抢花炮有它特定的规矩:以寨为单位事先报名,队数不限,队员则由各寨挑选身强力壮的青壮年组成。每队10~20人,各队人数相等。入场时须脱下外衣长裤,以方便行动。抢花炮时不准打、踢、拳击和带利器。如发现某一队员违反规则,即取消该队抢炮资格。
 
节日早上十时过后,山坡下、江岸边,人山人海。放花炮前,由老人们抬着镜屏、彩礼(有红蛋、糯米粑、米酒、猪肉之类)和花炮,在芦笙队簇拥下,由狮子队在前头开路。随后是几十个青少年,各执一根长杆子,杆上各挂四五千发小鞭炮,边走边放,队伍穿街游行,或绕寨一周,然后到预定的场地。
 
场地以100米为直径划一圆圈,运动员就站在圆圈起跑线上。这时由一队男青年作“仪仗队”,他们穿一色的青衣、白裤,扎绑腿,腋下背着绣花荷包和盛火药的葫芦,胸前挂着银链,头上插头树叶,先鸣放一阵粉枪,然后开始点炮。
 
每放一炮之前,先鸣放一鞭炮,预示各队注意站好有利位置。当一声巨响后,铁圈掉下来时,抢炮的队员像离弦之箭冲上去争抢。如果一个小伙子在队友的掩护下,突破对方的堵截,双手高擎花炮圈,直奔指挥台,他就算获得了胜利。立时,全场爆发出欢呼声。指挥员验明铁圈,高声宣布夺得第一炮的优胜者姓名,这时全场鼓掌声不绝,老人向优胜者颁发镜屏和彩礼。
 
鼓乐声中,3位胜利者同伙伴一起,扛起花炮,像凯旋的英雄,迈开健步,开始最后的游行仪式。按照侗家传统,优胜者第二年要制作一个新的花炮台,于节日的当天送到现场,叫做“还炮”。抢花炮这种活动,不仅拼力气比耐力,而且赛智慧,往往要智勇双全的队才能夺魁。
 
放过花包后,便开始各种游艺活动:舞台上演出精彩的侗戏;芦笙队进行芦笙比赛;青年男女有的比赛射击,有的向对象倾诉爱情;小伙子在球场赛球;猎手们把靶品评猎枪;而最有侗族情趣的莫过于“斗鸟”和“多耶”了。
 
斗鸟声势很大,成百上千的鸟笼,8个一圈,10个下团的会集在一起,整个草坪成了鸟的世界。斗鸟时,先是隔着笼门相斗,如果两只鸟势均力敌,就打开笼门,让它们搏斗。这时候笼门对笼门,两只鸟从这个笼打到那个笼,又从那个笼打回这个笼。如果有一方输了,它就低垂着尾巴在笼里打圈圈,发出“咯咯”的呼救声。胜方翘着尾巴紧追不舍,发出“咕咕”的威逼声。百战百胜的鸟,被人们誉为“鸟王”。“鸟王”的身价很高,可换一头水牛犊,而它的主人往往还不愿意呢!
 
多耶,是侗语,“多”含有“唱、舞”等意思,“耶”是侗族民歌中的一大类,称为“团歌”,又叫“踩歌堂”。按规定,女唱男答。每一组女唱3支,男答3支。女队唱时手拉手围成圆圈,合唱一句,重复一句,两声部合唱,唱一句挪一舞步。男队唱时,手攀肩围成圆圈,边唱边舞,领唱者领唱一句,歌队重复末尾三字。男方要答女方的歌意,步女方的歌韵,所以要有敏捷的歌才。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