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年

大过年,普米语叫“吴时”,是普米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节期3天至半个月。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进入“小过年”。大年三十早上,各家要写吉祥对联,以表示除旧迎新。各家把房内外打扫干净,然后由青年男女往火塘周围、院子里撒松毛,并将采来的腊梅插在屋前。这一天,各家都将煮好的猪头肉切割成块,一块敬送家族中的长辈,一块留约久出远门未归的亲人,一块送给已经出嫁的女儿倘若过了年三十,家里还挂有猪头肉,说明这家人未能团聚。普米族把猪头肉视为团结、和睦、兴旺的象征。
 
除夕晚上,村村寨寨响起鞭炮声,家家团聚会餐。进餐前,在火塘旁举行祭祖仪式,将3块肉、3块粑、3杯酒分放在火塘的铁三脚顶端,以表示对祖先的思念;还要给狗喂点饭团。会餐时,如有贵宾在座,第一块猪头肉要放在贵宾的碗中,还要让贵宾啃鸡头。这时客人应掀开鸡头盖,取出鸡舌软骨叉,朝着东方凝视一儿,而后客气地对主人说:“你们的幸福和欢乐就要降临。”此时主人全家会齐声感谢道:“托你的福!”
 
除夕之夜,宁蒗普米族年满13岁的孩子按性别各聚一起,通宵欢乐。待到东方发白,他们立即回到自己家中,参加传统的成年仪式,仪式由母亲主持。
 
如果是女孩,她便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双脚分别踩在猪膘和糖袋上,猪膘象征财富,糖袋象征丰收;右手拿着耳环、串珠、手镯等装饰品,左手拿着麻纱、麻布等日用品,手上的物品象征着妇女将有物资享受的权利及承担家庭劳动的义务。
 
接着由巫师向灶神及家祖祈祷,由母亲把女儿的麻布长衫脱下来,给她换上麻布短衣,穿上百褶长裙,在她的腰间系上一根绣有图案的腰带。换上新装的女孩要向灶神和亲友叩头,亲友送礼祝福,仪式完毕。
 
如果是男孩,他便走到火塘左前方的男柱旁,在舅父的主持下,双脚踩在猪膘和粮袋上,右手握着尖刀,左手拿着银元,银元象征财富,尖刀象征勇敢;接着由巫师向灶神及家、祖祈祷,由舅父把男孩的麻布长衫脱下,为他换上麻布短褂和麻布长裤,系上一根腰带。
 
换上新装的男子也像女子一样,要向灶神及亲友叩头,并用牛角酒杯向客人敬酒。亲友们往往送他们一只羊,祝他们日后平安吉利,牛羊成群。
 
成年男女的父母,在款待大家时,要端给每人一碗骨头汤、一块肉和一些猪心、猪肝,表示大家都是至亲骨肉,心肝相连。这时仪式才算完毕。举行过年仪式,伙子和姑娘便算成人,开始正式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交活动,成为家族的正式成员。
 
除夕,各家都要留人守岁,到初一鸡叫头遍,先放火炮3响,然后吹起海螺,以示报岁。家长们用蒿叶、松枝、清酒、牛奶等上屋顶祭房头,表示迎新年,接祖先,驱鬼邪,求平安。接着青年男女跑到溪边背水,以最先取得净水为吉祥。家人团聚吃酥油糯米饭。
 
按普米族人的规矩大年初一日不能随便闯入邻舍的庭院。但是,这一天每家须请一位客人。被请的须是身体健壮、性情温和、待人诚恳、办事稳当的人。异乡异族人会受到优先邀请。来请的人不进门,仅在门外喊。谁遇到邀请,应爽快前去,这时有人会给你准备好猪头肉等食品。兰坪普米族山寨里,还汉传着一种大年初一请过路行人来家做客的习俗,普米认为大年初一招客进家,能使家庭兴旺、幸福。
 
初一早上,普米人做好饭菜后,就提着“啤依”(普米话:黄酒)来到村口等候,有了来往行人,先敬上一碗“啤依”,接着就往家里请。这时,常常出现几家人争一个客人的情景,谁把路上的第一位行人请到自己的家,谁就会感到自豪。
 
如果这一天没遇到行人,普米人就把山寨里为人正直、勤劳勇敢的人请来做客。请到谁,他就手持礼品很快来到主人家,进屋前说:“祝您家丰衣足食,安乐兴旺,生活和睦!”主人答道:“托您的福!”客人走时,主人要送给客人糯米粑粑、猪头肉、“啤依”等物。
 
初二,各家用牛在地上犁上一犁刀之后,便邀约上山放牧,各自带上酒食,放牧后一起欢饮。
 
年节期间,能歌善舞的普米族要举行歌舞活动,有群众喜爱的四弦琴舞,外加筷子打碗伴奏,欢快而动听;具有山区特色的“羊皮舞”,热烈、奔放。普米人的舞蹈多反映耕作、狩猎、纺织等劳动生产,用葫芦笙、笛子、唢呐伴奏,舞步刚健明快。歌词内容丰富,以男女青年爱情生活为主,形式多为叙事歌,另有短调。
 
过年期间,青年人喜“打粑粑”,即将粑粑和肉挂在树上,轮流用弩射击,以击中者为优。青年男女还举行赛马、跳高、摔跤、踢毽子等文娱体育活动。
 
节日的最后一天,男女青年各自带着炒爆的包谷、青稞、小麦、麻子到山上举行“灭虫”仪式。即在一个大簸箕里,放进各种爆花,姑娘们把各自的手镯埋在爆花里,爆花当作“小虫”,手镯先当作“大虫”。人们围着簸箕吃爆花,象征消灭小虫,谁的手镯先露出来,大家便用手指在她的手背上弹一下,示意“大虫”也被消灭了,从而这一年的庄稼地里再不会发生虫灾。这一天晚上,人们盛装打扮,扶老携幼上山露营,举行篝火晚会。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