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溪芦笙节
舟溪芦笙节是贵州省凯里市舟溪一带苗族传统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日举行,规模盛大。芦笙堂设在舟溪宽敞的河沙坝,由虎场坡管理芦笙堂和起堂。
舟溪有平坦的大田坝,宽阔的河沙坝,周围苗寨相连成片,交通便利,能纳各方来客,因而周围几个县的苗民都踊跃参加芦笙会,最多时可达五六万人。
正月十六日凌晨,由虎场坡的中老年人携带芦笙、酒肉和鞭炮去起堂。起堂是芦笙会的序幕,要烧香烧纸,置酒肉祭祖先,盼祖魂保佑,地方安宁,人畜兴旺,生产丰收。然后鸣放鞭炮,吹响芦笙,声传四方,宣告可以举行芦笙会。
十七日开始,人们纷纷向舟溪涌来,扶老携幼,挑抬礼物和姑娘参加舞会的盛装和银饰,有的牵着马。十八日和十九日是舟溪芦笙舞会的高潮。参加芦笙舞的姑娘,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身穿银衣,项戴银项圈、胸佩银亚铃、手戴手镯、头戴银角。姑娘们跳芦笙舞,以村寨为单位,每一个村寨围成一圈,称为一堂。远道而来的客姑娘,加入自家亲戚的姑娘圈里,一起尽情欢舞。
吹奏的芦笙有两种,一是两支芦笙为一对,称为“给朋”,声音清脆悦耳。一是由5支芦笙组成一排,称为“给雄”,最大的一支母芦笙装有粗且长的共鸣筒,其他依次递减其长度和大小。“给雄”是高中低音的组合,称排芦笙。过去几十排的芦笙同时吹奏时,十几里外还能听到呜呜之声。按照传统习俗,舟溪芦笙堂只许吹“给腊”这一种芦笙曲,因而舞姿也显得单调。这里禁止吹奏各种欢快的芦笙曲子,以免带来复杂多变、急烈奔放的舞蹈动作。如违犯者,虎场坡人有权将其芦笙毁掉。
未婚的男女青年,在芦笙堂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围观的中老年,对姑娘们的刺绣技艺,银饰,容貌和人品都窃窃私语,津津乐道,评头和品足,他们都悄悄地为自己的儿子物色对象,或为亲友当参谋,或作月下老人。
赛马和斗牛是舟溪芦笙节最扣人心弦的活动。斗牛通常是两牛相距三四十米,同时放开,两牛从两端飞奔而来,用头猛烈相撞,发出炸雷般响声。另一种方式,一头先放,一头作抵挡之势、原地站立,待奔跑而来者二十米左右主人才放开。聪明的牛,见来势汹汹,急速转弯,假装逃跑,使得来者突然减速,然后从侧面进攻。对于不怕死、敢于向对方猛撞的牯牛,人们发出的赞美声,主人光荣,牯牛身价百倍。
赛马,先是跑马,让马儿来回碎步奔跑,看谁的马跑得快而步子稳当,头翘尾翘,威风凛凛。最后是“放马”,卸下马鞍,骑光背马,放开缰绳,主人挥鞭抽打,马竭尽全力,向前飞奔。谁的跑得最快,就为人们称赞。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