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年

农历六月中旬是哈尼族的六月年,是哈尼族的两大年节之一,红河一带叫做“苦扎扎”或“矻扎扎”,西双版纳地区叫“耶苦扎”,卡多支系称“合什扎”,碧约人称“苦鲁扎”。
 
六月年在每年农历六月中旬举行。是哈尼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热闹隆重。届时,哈尼山寨到处兴高彩烈,热气腾腾。人们穿上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相聚到磨秋场,打磨秋戏耍娱乐,欢度节日。
 
苦扎扎节的来历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哈尼人的祖先烧山开荒,开渠种田,可是得罪了生活在山上和土下的动物。山上的狐狸、豺狗和土下的蚯蚓、蚂蚁等便到神殿去告哈尼人残杀他们的同类。判官于是判处哈尼人每年六月砍人头祭这些野物的亡灵。
 
后来天神么咪知道了这个判决给哈尼人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于是他先哄野物说:以后每年六月把哈尼男女老少吊在半空,活活饿死。他接着又去告诉哈尼人立起荡秋和磨秋来荡,不要再供人头,只准供牛头。从此这个猎人头的残酷、痛苦的祭日,变成了哈尼人欢乐的节日,并世世代代沿袭下来。
 
节日时,各寨首先要宰杀一头黄牛,祭“秋房”,祭天神、地神、山神、寨神和竜神,然后把牛肉分给各家各户。每家还要舂粑粑,摆酒宴,吃新米饭。饭前,用新收获的稻谷穗、青包谷、青黄豆等祭供祖宗。有些地方,还要请附近兄弟民族朋友到家作客。
 
“骑磨秋”是节日主要娱乐活动。按照哈尼人的规矩,磨秋杆必须是小伙子们黑夜去山上砍来青松后,在黎明前扛回来。他们一路唱着山歌,把用坚硬结实的木头做成的秋杆抬到寨边的秋场,将一根木头栽进土里,顶端削细当轴心,然后再把长长的横杆从中间凿凹,架在上面。两边的横杆长短要一样,还要削得滑溜溜的,以免划伤手。此外,还要安装用粟木和藤条架起的转秋、荡秋。
 
下午,穿着绚丽服装的哈尼人摩肩接踵的聚到了磨秋场,磨秋场上人山人海,一片欢腾。按照哈尼人尊老敬长的传统习惯,先由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者“开秋”,他们象征性地甩了几圈以后,一对对、一双双的小伙子们、姑娘们轮流上去转。
 
邻寨的小伙子们身穿崭新的节日盛装,骑着打扮一新的高头大马,来到磨秋场。当姑娘们身着银饰盛装,光华闪闪地来到秋场时,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艺高胆大的小伙子争先恐后登秋表演,以期博得姑娘们的青睐。磨秋场也是哈尼人民的歌舞场,人们尽情地骑磨秋、荡秋千,跳鼓舞和扇舞,弹着三弦,赛歌唱“哈巴”。
 
打磨秋是一项哈尼人充满情趣的体育活动,它要求磨秋两边的人数要对等,骑坐的人用脚蹬地面,时而飞速旋转,时而升降起伏,反复转动,悠悠荡荡。甩秋人的速度越来越快,围观的人也显得更加开心,人群不时发出“哦嗬嗬,哦嗬嗬”的呼喊声,为其加油助兴,气氛十分热烈。
 
夕阳西下时,磨秋场上响起了一排清脆的枪声,通知人们前来唱歌跳舞,那些躲到树林里谈情说爱的青年男女成双成对的聚拢来了,老人和孩子也聚拢来了。老人们围坐在场上喝酒取乐,孩子们追逐戏耍,青年人则围成圈子,跳起了扇子舞、竹棍舞、乐作舞。锣鼓声、琴弦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在群山间回荡,一个狂欢之夜开始了。
 
家家户户点燃火把,举着火把照遍屋内每一个角落,表示驱除邪恶。然后,把火把送到村边路旁,以先后顺序,排成一条火龙,朝东南方向延伸,并将火把放在地上,以示将邪魔驱向远方。
 
主人手举火把朝自家田埂地边走一遍,以示驱虫除害,保证丰收。然后大家集中到一草坪上,点燃象征全寨兴旺发达的大火把。于是男女老幼围绕火把堆,跳起传统的大鼓舞,直到火把烧尽熄灭,方尽欢而散。因此,“苦扎扎”节也叫做哈尼民族的“火把节”。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