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斋节

开斋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撤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也是我国回族人民的年节。时间在伊斯兰教历的十月初。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在我国新疆地区,开斋节称肉孜节,“肉孜”是波斯语,意为“斋戒”;有的民族称开斋节为“尔德”节,“尔德”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节日”。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规定:成年穆斯林每年都要守斋一个月。这是他们必须履行的“五功”之一。“五功”即念功(作证: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钦差)、礼功(礼拜)、斋功(封斋)、课功(天课)、朝功(朝天房)。
 
每年伊斯兰教历九月,称为斋月。初一的傍晚,清真寺的宣拜楼上,一群群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向着西方的天空翘首寻找纤细的月牙儿,这称“瞧月”。如果看见月牙儿就叫“见月”,那么,这天晚上就要进入斋月了。若因气候条件不能见月,可延迟到初三晚上。穆斯林认为斋月是一年中最高贵、最吉庆,也是最快乐的月份。封斋的天数有时为29天,有时为30天。
 
斋日期间,穆斯林们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日出之后的整个白天,无论怎样饥饿,不准吃一点东西、喝一口水,平时抽烟的人也要暂时戒烟,谓之封斋(或把斋)。此外,还要求穆斯林在斋月期间禁房事,克制一切私欲,断绝一切邪念,以示笃信真主安拉。小孩和老弱者可以不封斋,妇女在经期中也可以不封斋,但要节制饮食,绝不能在公开场所吃喝。有病、赶路的人可以不封斋,但日后要补斋,不能补的以交纳财物作为罚赎。
 
到了晚上,与封斋时完全不同,人们可以饮食说笑,左邻右舍可以团聚一桌,甚至行路的陌生人感到饥饿时,随便走进素不相识的人家,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
 
斋戒进入第27(一说25或29)天,吃过开斋饭后,清真寺的宣拜楼上,呼唤声悠扬回荡,穆斯林们纷纷来到清真寺。宵礼以后,虔诚的信徒约在一起,在家里或清真寺里做礼拜、诵经、赞圣通宵不绝,这叫“守盖德尔”或“坐夜”。传说安拉(真主)于此夜开始颁降经文。
 
经过一个月的封斋,完成真主安拉规定的“使命”,于伊斯兰教历九月的最后一天,寻看新月(月牙),见月后的第2天即行开斋,故称开斋节。如未见月,则继续封斋,开斋节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关于开斋节的来源,传说古时候人们为了躲避异族统治者的侵犯,白天躲在山里不生火,月亮出来以后才开始做饭,历代沿袭,成为习俗。
 
据伊斯兰教有关经典记载,伊斯兰教初期,在封斋满月时,穆罕默德曾率穆斯林到郊外旷野举行节日礼拜,穆罕默德沐浴后,身着整洁服装,并散发“菲图尔”(开斋)钱表示赎罪。从此以后,穆斯林便把这一天作为节日,隆重庆祝。
 
其实伊斯兰教规定白天不饮不食,夜晚才能吃喝的斋戒,和阿拉伯半岛的自然条件有关。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昼夜温差很大,为了躲避炎热,人们白天不活动,夜晚才出来。这样白天自然也就少吃喝了。伊斯兰教适应这个特点,作出了这种斋规。
 
穆斯林认为斋月可以抑制个人的私欲,培养人的坚强意志,廉洁的操行,守法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性格;并认为让人们尝试饥饿的滋味,便会杜绝挥霍无度,养成宽厚仁慈和互助互爱的品行;还可以防治慢性病,如慢性肠炎、肥胖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斋戒是一种相当严格的宗教意识锻炼。
 
开斋节的庆祝活动,盛大隆重。早在开斋节到来之前,人们就要粉刷房屋,打扫庭院,理发洗澡等。不仅要为节日准备吃的,还要忙于赶缝节日的服装。商店里储备了大量的节日货品。国家规定每逢开斋节,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放假一天,并特殊供应炸面食的植物油、面粉及更多的牛羊肉。
 
开斋节的第一天,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人民都要沐浴更衣,男子穿上新衣服,戴上洁白的小帽,妇女用心梳妆打扮后,聚集在附近的清真寺或出荒郊作礼拜(即会礼),然后开始节日活动。
 
男人一般都在当天就到亲友家拜节,而妇女则在随后的几天到亲友家拜节。走亲串寨要赠送节日礼物油香(用油、白面做成,类似油饼)、馓子等。家家产户的餐桌上都摆有丰盛的节日食品,用以招待亲友和客人。男女老幼成群结队游玩,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唱歌跳舞。有的游坟扫墓,缅怀先人。
 
在新疆,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民族还举行“叼羊”、赛马、射箭、摔跤等活动。特别有趣的是节日这一天,马也和平日不同,身上扎满了红色布标,马鬃和马尾上还用红绸束上几团野鸡毛,马鞍和套头的皮带上系满各种花饰。青年男女常常选择节日期间举行婚礼。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