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是一个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有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民族节日。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它负载了中华民族多少美好的祝愿和祈望!
 
元宵起源
 
元宵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元”,即开始,一年之始为元月;“宵”,即夜。“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西汉初期,吕后专制,诸吕作乱,汉文帝在大臣周勃的帮助下戡平叛乱即位。那天恰是正月十五。以后每逢正月十五夜晚,汉文帝就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确定这一天为元宵节。
 
杨柳青年画这种把历史事件作为节日源头的说法为人们所喜闻乐道,但忽略了节日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
 
首先,源于我国本土的道教,有其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早在道教产生之前,其文化渊源已有上千年的酝酿发展过程。道教文化有所谓“三元”神之说,认为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因此,这三个日子分别为上元、中元、下元,在这“三元”之日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其中上元又叫“上元节”,是元宵节的别称。按照这个说法,元宵节起源于对上元天官的祭祀活动。
 
不仅如此,道教文化与元宵节还有一层关系。《史记·乐书》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
 
太一也叫“泰一”、“泰乙”,战国时就是一位极其显赫的神明了,地位在三皇五帝之上。汉武帝对太一的奉祀十分隆重,其奉祀之时恰在上元,从黄昏时开始,至翌日天明结束,这种祭祀仪式对元宵节的形成无疑起到推动作用。
 
在汉代,京都平日实行商禁,由执金吾值勤拘禁夜间行人,惟有到正月十五,为方便万民同庆而解除宵禁。
 
南北朝时,元宵欢庆活动比汉代更热闹,梁简文帝曾作《列灯赋》,描写元宵张灯景象:“南油俱满,两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
 
《合家欢》隋朝初年,有大臣向隋文帝提议禁止元宵节庆活动,原因是盛大的闹元宵活动浪费财力,男女杂伴有损教化。文帝出于天下初定国力有限,也出于礼教方面考虑,下诏禁止元宵节庆活动,还有官员因禁绝元宵不力而被罢免官职。可是,文帝的儿子,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隋炀帝却大力提倡元宵,并大肆铺张元宵的张灯、游玩活动。《隋书·音乐志》记载:
 
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锦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从观之。至晦而罢。伎人皆衣锦绣缯彩。其歌舞者多为妇人服,鸣环佩饰,以花联者,殆三万人。
 
隋炀帝还多次微服观赏元宵灯市。据《隋书·炀帝纪》上说:“六年春正月……丁丑,角抵大戏于端门街,天下奇伎异艺毕集,终月而罢。帝数微服观之。”隋炀帝还写过一首《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干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
幡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虎丘灯船胜景图》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高度繁荣,社会空前安定的时代,元宵节的庆祝活动规模盛大,远非隋炀帝时所能比拟。风流倜傥的唐明皇正值盛世,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下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张灯游玩三天。唐代诗人苏味道有写元宵节万人狂欢的著名诗作《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稼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元宵”作为节名大约也出现在唐代,韩偓有诗为证:“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玉山樵人集元夜即席诗》)
 
宋朝城市生活进一步发展,元宵灯火更为兴盛。帝王为了粉饰太平,“与民同乐”,元宵节亲登御楼宴饮观灯。张灯的时间也由三夜扩展到五夜。新增十七、十八两夜,最初只限于京师开封府,后来地方州郡纷纷效法,成为通例。
 
《榴开百子》宋元易代之后,元宵依然传承,不过灯节如其他聚众娱乐的节日一样受到政府限制。明代全面复兴宋制,元宵放灯节俗在永乐年间延至十天,京城百官放假十日。民间观灯时间各地不一,一般三夜、五夜、十夜不等。江南才子唐寅《元宵》一诗,写出了元宵灯月相映之妙:
 
有灯元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绕月下月如银。
 
明代中期以后城市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作为市井生活重彩的元宵节,在当时有着生动的表现。《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佳人笑赏玩月楼》描写了灯市人烟凑集,花灯锦簇的热闹情景:
 
山石穿山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金莲灯、玉楼灯,见一片珠巩;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围锦绣。绣球灯,皎皎洁洁;雪花灯,拂拂纷纷。秀才灯,捐让进止,存孔孟之遗风;媳妇灯,容德温柔,效孟姜之节操。和尚灯,月明与柳翠相连;通判灯钟馗共小妹并坐。师婆灯,挥羽扇,假降邪神;刘海灯,背金蟾,戏吞至宝。骆驼灯、青狮灯,驮无价之奇珍,咆哮吼吼;猿猴灯、白象灯,进连城之秘宝,玩玩耍耍。七手八脚螃蟹灯,倒戏清波;巨口大髯鲇鱼灯,平吞绿藻。银娥斗彩,雪柳争辉。双双随绣带香球,缕缕拂华幡翠穗。鱼龙沙戏,七颠老南天丹书;吊挂流苏,九八蛮来进宝。村里社鼓,队共喧闹;百戏货郎,庄齐斗巧。转灯儿一来一往,吊灯儿或仰或垂。
 
年画《多福、多寿、多男子》清代的元宵灯市依旧热闹,只是张灯的时间有所减少,一般为五夜,十五日为正灯。据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所载,北京元宵的灯火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其次是工部、兵部,东安门、新街口、西四牌楼“亦稍有可观”。花灯以纱绢、玻璃制作,上绘古今故事,“以资玩赏”。冰灯是清代的特殊灯品,由满人自关外带来。这些冰灯“华而不侈,朴而不俗”,极具观赏性。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