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萧墙

孔子有两个学生,分别叫冉有和子路。一天,两人匆忙地从费邑赶回曲阜,向老师回报近况。当时两人在季康子门下做事情,季康子是鲁国势力最强大的卿大夫,连鲁哀公也不放在眼里。他盘踞费邑,决定攻占附近的小国颛臾,通过制造内乱,近一步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把鲁哀公赶下台,取而代之。冉有、子路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却担心遭到老师反对而又不敢隐瞒,来到阙里孔宅前,就放慢了脚步,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
 
见到老师后,冉有便抢先说:“季孙一家恐怕将要发动对颛臾不利的事情。”睿智的孔子一听,马上推测到了事情的原委,说:“这大概也是你们两人的过错吧。颛臾是先王分封的东蒙山的主管,并且就在我们鲁国的领域之内,是鲁君的附属国啊,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冉有赶紧解释:“季康子执意这样做,我们都不赞同,还苦苦劝阻,可是他不听啊。”
 
孔子明白这是冉有故意推脱责任,便直接反问冉有:“你既然做了季康子的臣属,主人面临危险,你不提醒,主人快跌倒了,你也不搀扶,那么要你们这样的臣属有何用呢?虎豹从木笼里跑出来伤人,这不是饲养员的责任吗?龟甲美玉朽烂在盒子里,还不是保管员的过错吗?季康子将要攻打附属国颛臾,你和子路是推卸不了责任的。”
 
冉有进一步辩解说:“颛臾虽小,却地势险要,日渐强盛,又离费邑那么近,现在不去攻取它,将来一定会成为季氏子孙的后患。”
 
孔子莞尔一笑,说:“冉有啊,我最讨厌那些想达到个人目的而编造理由的人,季氏的目的,是制造混乱,壮大自己,最后攫取王位。你们回去转告他,我孔丘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掌管国家的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所以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如果这样,远方的人还不来归附,就应该健全文明礼仪制度,把他们招引过来;既来之,则安之(招引过来以后,就要妥善地安顿他们)。现在你们两个做季夫子的臣属,远方的人不归附,你们不能用诚心善行把他们招引过来,国家将要分崩离析,而你们不能维护统一,却要大动干戈,制造内乱,我担心季康子的忧患并不在于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冉有、子路恭敬地离开孔府。
 
孔子忧患“萧墙之内”,意思是忧患在鲁国宫廷内部,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间啊。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季康子)势力最大。
 
后来,季家兄弟果然发生了问题,所以后世内部发生祸乱,就用“祸起萧墙”形容。
 
——《论语·季氏》
 
【故事启示】
 
孔子的言语虽然入情入理,令人叹服,却难以遏制季康子的称王野心,也挽救不了颛臾国的消亡和鲁国的衰败。不过,孔子通过对“季氏将伐颛臾”的评论,给后世留下了“分崩离析”“祸起萧墙”“怀来服远”“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等引人深思的哲理。
 
【成语含义】
 
比喻祸乱从内部发生。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用作屏风 , 比喻内部。
 
【活用例句】
 
何老爷过世后,何家人心不齐,终于~,因财产纠纷而发生血案。
 
【近义】
 
同室操戈、萧墙之祸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