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征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后任宰相之职,为唐朝贞观名相。话说玄武门之变以后,唐太宗李世民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由此可见,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唐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伤心欲绝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唐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故事启示】
 
魏征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列举一系列的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事例正反对比,有气势,说服力强。通过君臣对话,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一个善于纳谏的明君形象和一个敢于进谏直言的大臣形象。
 
【成语含义】
 
指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愚昧不明。明,清楚;暗,昏暗,糊涂。
 
【活用例句】
 
~所阐发的深刻哲理,已为无数事实所证实。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