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茶叶专卖及茶马贸易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起源时间:唐代
榷茶和茶马互市,是中国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茶政”的两项主要内容。榷茶的意思,就是茶叶专卖。榷茶首先出现于唐代,宋代时形成制度,后为历代相沿袭,直到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中叶才告消失。茶马交易也始于唐朝,唐肃宗李亨至德至乾元年间(756~760年),驱马市茶,开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后成制于宋朝。
宋朝时,一方面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另一方面为了革除茶叶自由贸易的种种弊端,开始推行“茶叶官营官卖的榷茶制度”和“边茶的茶马互市”两项基本国策。榷茶制度是政府对茶叶买卖的一项专控制度,实质上也是一种茶叶税制。实行榷茶制度,茶税已寓于其中,所以不再另行设税。北宋榷茶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园户(山区种茶的农民)要生产茶叶,先向附近的山场兑取“本钱”;茶叶采制以后,以成茶折交“本钱”;余下来的茶叶,不允许卖给其他人,而要全部出售给山场,山场也就是代表官府的机构。
这样,官府通过严密控制茶叶生产,几乎完全垄断了茶叶资源,接下来就高价批发给商人。茶商也一改过去向产区农民直接收购茶叶的做法,先向榷货务交付金帛,然后凭券到榷货务货栈和指定的山场兑取茶叶,然后再销往各地。官府和商人构成了茶叶流通领域里的两大经营主体,双方围绕茶利的瓜分,结成了既相互利用又相互斗争的关系。
崇宁以后,南宋、元朝、明朝和清朝,虽然也实施过税茶或其他制度,但基本上都仿效和沿用北宋的榷茶制度,直至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年),清朝被迫允许外商在中国腹地开厂设栈,榷茶制度逐渐废除,最后为厘金和其他捐税所取代。
中国封建社会“茶马互市”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在茶叶经济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历史上,中国内地茶叶多马匹少,而战争的主力为骑兵,马匹是战场上决定胜负的重要条件,对统治者来说非常重要。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则马匹多茶叶少,当地人多嗜茶如粮,茶和粮食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之说。因此,边茶贸易往往采用“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的交换形式。“茶马互市”就是唐朝、宋朝、明朝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以茶易马的贸易制度。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当时尚未形成制度。宋代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朝廷需要钱购买马匹等战争物资。由于西南少数民族爱喝茶,而中原又盛产茶叶,于是决定将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名山等地设置了“茶马司”,这是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政府机构。从此以后,政府明文规定以茶易马,“茶马互市”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贸易。
宋朝确立茶马互市政策之后,在今天的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广开马市,大量换取吐蕃族、回纥族、党项族等少数民族的优良马匹,用以保卫边疆。“茶马互市”除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茶马贸易,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另一方面“茶马互市”成了中央王朝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的纽带。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也便于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宋代茶政严厉,于成都、秦州各置榷茶买马司,其后为了保证边疆贸易的秩序,朝廷还专门设立了提举茶事兼马政,改称都大提举茶司。据《宋史·职官志》记载,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茶马司设立后,南宋茶马互市的机构就相对固定下来,主要有八个地方,包括四川五场和甘肃三场。四川五场主要用来与西南少数民族交易,所换得的马匹,大部分用于劳役;甘肃三场则全部用来与西北少数民族互市,所换得的马匹高大健壮,适合做战马。以茶叶换战马,也是当时茶马互市的重点所在。元朝时,朝廷不缺马匹,废除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政策,边茶主要以银两和土货交易。
明朝继元朝将西藏正式纳入版图,对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贸易往来无论政策、制度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茶马互市”既是中央和西藏的经济纽带之一,也体现了对西藏的统治关系。因此明朝创立不久,就恢复了茶马互市政策,而且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的重要手段,提高茶的价格,压低马匹的价格。据记载,明太祖洪武年间,平均每匹马换到的茶叶不到20公斤,而一匹上等马最多只能换60公斤茶叶。
明洪武年间,为了确保“茶马互市”顺利开展,对边境管理很严,“守把人员若不严守,纵放私茶出境,处以极刑,家迁化外”,并不定期派朝廷官员巡视检查。成化年间,朝廷派遣御史专门巡视陕西茶事,从而确立了专职巡视监察制度。明朝茶马互市制度比宋朝更为严厉。《砚史·食货志》记载:“律例丝茶出境与关隘失察者,并凌迟处死。盖西陲藩边,切莫诸番,番人持茶为生,故以严法以禁之。易马之酬之,制番人之死命,壮中国之藩篱,断匈奴之左臂,非常法论也。”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收复台湾后,全国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封建统治秩序进一步稳定,朝廷开始淡化茶马贸易。雍正时期,朝廷不仅控制了满、蒙民族的马匹,而且在察哈尔和辽西设立了牧马场。茶马贸易的作用逐渐消失。清朝康熙中期,茶叶输出价值占出口总值60%,到乾隆末期,上升到88.8%。可见,清政府对茶叶的重视已从茶马贸易转向出口贸易。雍正十三年(1735年),持续了将近700年的茶马互市制度正式废止。
茶入西藏
唐朝文成公主嫁往吐蕃(今青藏高原),带去了大量茶叶作为陪嫁品。那里的人们以肉食为主,茶能提神、去腻、助消化,且营养丰富,逐渐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饮料,饮茶遂在西藏蔚然成风。人们对饮茶的爱好胜过任何其他爱好,用“倚为性命”来形容他们对茶的依赖,一点也不过分。干活累了,喝茶消疲劳;生病了,喝茶解毒;出门远行时,带的是茶叶;招待客人时,端出来的也是茶。茶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