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气逆产生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太阳经脉偏盛,就会发生厥逆、喘息、虚气上逆等症状,这是阴不足而阳有余的缘故,表里两经都应当用泻法,取足太阳经的束骨穴和足少阴经的太溪穴。阳明经脉偏盛,是太阳、少阳之气盛实于阳明,应当用泻阳补阴的治疗方法,要泻足阳明经的陷谷穴,补足太阴经的太白穴。少阳经脉偏盛,就要发生厥气上逆,所以阳脉前的少阳脉猝然盛大,应当取足少阳经的临泣穴。少阳经脉偏盛而单独到来,说明是少阳太过。太阴经脉鼓搏有力,应当细心审查是否有真脏脉出现,如果五脏的脉气都减少,胃气又不平和,就是足太阴脾经太过,应当用补阳泻阴的治疗方法,补足阳明的陷谷穴,泻足太阴的太白穴。二阴经脉独盛,是少阴厥气上逆,而阳气并越于上部,心、肝、脾、肺四脏受到影响,四脏之脉争张于外,病的根源在于肾,应当治其表里的经络,泻足太阳经的经穴昆仑、络穴飞扬,补足少阴的经穴复溜、络穴大钟。一阴经脉偏盛,是厥阴经脉所主,出现真气虚弱,心中酸痛不适的症状,厥气留于经脉与正气相搏而出现大汗,应该注意饮食调养和药物的治疗,如果用针刺,应取厥阴经下部的太冲穴,以泻除邪气。

黄帝问:太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其脉象好像三阳之气浮盛于外,所以脉象较为轻浮。

黄帝问:少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岐伯说:其脉象好像一阳之初生,所以滑利而不坚实。黄帝问:阳明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其脉象洪大而浮。太阴经的脉象搏动,虽然沉伏而指下仍感觉搏击有力;二阴经脉搏动,则是肾脉沉而不浮的现象。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