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论篇原文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藏六府,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眥,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本篇论述了风邪的性质、致病特点,以及风邪侵入人体引起各种风病的病因、病机、分类、症状和诊疗方法等,因为是专论风病的专篇,所以名为“风论”。
本篇的要点包括:一、论述风邪的致病特点,指出风邪是引起各种疾病的首要因素,病证变化多端;二、论述多种风病的发病和诊治;三、介绍五脏风病的面诊部位和色泽;四、指出风证普遍具有汗出恶风的共同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