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既曰若法,未知所以行之术,则事犹若未成。是以必为置三本。何谓三本?曰: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故古圣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夫岂为其臣赐哉,欲其事之成也。《诗》曰:“告女①忧恤,诲女予爵,孰能执热,鲜不用濯。”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譬之犹执热之有濯也,将休其手焉。古者圣王,唯毋得贤人而使之,般②爵以贵之,裂地以封之,终身不厌。贤人唯毋得明君而事之,竭四肢之力以任君之事,终身不倦。若有美善则归之上,是以美善在上而所怨谤在下,宁乐在君,忧慼在臣。故古者圣王之若此。
【注释】
① 女:通“汝”。
② 般:即“颁”。
【翻译】
既已说明了这种方法,但不知怎么去实行,那么事情似乎还是办不成的。因此必须为此定下三个基本原则。什么叫三个基本原则呢?答道:爵位不高,百姓不会敬重他,俸禄不多,百姓不会信任他,政令不果断,百姓不会畏惧他。所以古代圣王给贤人高的爵位,厚的俸禄,任命他们以政事,给他们以决断的权利。这难道是给臣下以赏赐吗?这是为了要把事情办成呀!《诗经》说:“告诉你忧之忧,教导你安排爵位。谁能手执热物,而不用冷水洗手呢?”这是说古代的国君诸侯不可不亲善那些继承和辅佐的贤士,就如同拿了热物然后要用冷水洗濯一样,以使自己的手得到休息。古时的圣王得到贤人而使用他,颁赐爵位使他显贵,分割土地作他封邑,终身都不厌倦。贤人唯以获得明君而侍奉他,必竭尽全力来担任国君的工作,终身不倦。如果有了美好的功德,就归之国君。所以,功德美名在国君,而怨恨诽谤在臣下;安宁欢乐在国君,而忧愁悲戚在臣下。古代圣王掌管政事,都是这样的。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