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①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zhòng)②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③如此。此谓一言偾(fèn)④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⑤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⑥”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⑦”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注释】
 
①弟:通“悌”,指弟弟对哥哥要尊重服从。
 
②中(zhòng):指的是达到预期的目标。
 
③机:古代弓箭上的机关,这里指的是关键。
 
④偾(fèn):败坏之意。
 
⑤喻:知晓、明白。
 
⑥桃之夭夭……宜其家人:出自《诗经·周南·桃夭》。夭夭,鲜美的样子。蓁蓁(zhēn),浓密茂盛的样子。之子,是说女子出嫁。
 
⑦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出自《诗经·曹风·鸬鸠》。仪,仪容。忒,差错。
 
【翻译】
 
所谓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理好家庭,是因为自己的家人都不能管好而能管好别人的事是没有的。所以,如果每个君子都管好了自己的家人,那就等于管好了全体国民。家庭中的“孝”,可以移来服侍君主;家庭中的“悌”,可以移来服侍官长;家庭中的“慈”,可以移来爱护百娃。《康诰》上说:“如同爱护婴儿那样。”只要诚心诚意去追求,虽然不能完全做到,但也差不多。没有先学会了养儿育女然后才出嫁的。君王一家讲究仁爱,整个国家就会讲究仁爱;君王一家讲究谦让,整个国家就会讲究谦让;君王一人贪暴,全国百姓就会作乱。事情的关键就是这样。这就叫作:一句话能让事情败坏,一个人能让国家安定。尧舜给天下做出仁爱的表率,天下的百姓也就跟着仁爱;桀纣给天下做出残暴的表率,天下的百姓也就跟着残暴。如果君主说的是一套,而做的是又一套,百姓们就不会听从。所以,君子自己能做到才能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种缺点才能批评别人。在自己身上看不出有什么仁爱的影子,却要教训别人做到仁爱,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所以说,治理好国家的前提是管理好家庭。《诗经》上说:“桃花多么好看,枝叶多么茂盛。这个姑娘出嫁,定会使全家和顺。”能够使全家和顺,然后才能教育国人。《诗经》上说:“兄弟和睦相处。”兄弟能够和睦相处,然后才能教育国人。《诗经》上说:“自己的言行如一不走样,才是四方各国的好榜样。”君王自己是个好的父亲、好的儿子、好的哥哥、好的弟弟,做出了榜样,然后百姓们才会效法他。这就叫作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理好家庭。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