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释名】
[时珍说]竹字象形。
竹
淡竹叶〔主治〕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吐血,热毒风。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语,壮热头痛头风,止惊悸,瘟疫迷闷,孕妇头旋倒地,小儿惊痫。
【集解】
[弘景说]竹类很多,入药用淡、苦竹等。一种薄壳者名甘竹,叶最胜。又有实中竹、篁竹者,则以笋为佳,于药无用。[时珍说]竹在江河之南很多,故说,九河鲜有,五岭实繁。大抵都是土中苞笋,各以时而出,旬日落箨而成竹。茎有节,节有枝;枝有节,节有叶。一簇必三叶,一节必两枝。根下之枝,一为雄,二为雌,雌者可生笋。鞭喜行东南,六十年开一次花,花结实,其竹则枯。肉薄,可作屋柱。严州越王竹高止尺余。辰州龙孙竹则细如针,高不盈尺。其叶或细或大。凤尾竹叶细三分,龙公竹叶似芭蕉,百叶竹一枝百叶。其性或柔或劲,或滑或涩。劲者可以为戈刀箭矢,谓之矛竹、箭竹、筋竹、石麻。柔者可为绳索,谓之弓竹、苦竹、把发。其色有青有黄,有乌有紫,有赤有白。有斑者驳文点染,紫者黯色黝然,乌者黑而害母,赤者厚且直,白者薄且曲,黄者如金,青者似玉。别种有棘竹,芒棘森然,大者围二尺,可御盗贼。棕竹一名实竹,其叶似棕,可为柱杖。慈竹一名义竹,丛生不散,人栽来玩。
淡竹叶〔气味〕辛,平、大寒,无毒。
【主治】
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语,壮热头痛头风,止惊悸,瘟疫迷闷,孕妇头旋倒地,小儿惊痫。喉痹,鬼疰恶气,烦热,杀小虫。凉心经,益元气,除热缓脾。煎浓汁,漱齿中出血,洗可治脱肛不收。
苦竹叶〔气味〕苦,冷,无毒。
【主治】
口疮目痛,明目利九窍。治不眠,止消渴,解酒毒,除烦热,发汗,疗中风喑哑。杀虫。烧末,和猪胆,涂小儿头疮疥癣。
淡竹根〔主治〕除烦热,解丹石发热渴,煮汁服。消痰去风热,惊悸,小儿惊痫。同叶煎汤,洗妇人子宫下脱。
苦竹根〔主治〕下心肺五脏热毒气。锉一斤,水五升,煮汁至一升,分三次服。
甘竹根〔主治〕煮汁服可安胎,止产后烦热。
淡竹茹【气味】
甘,微寒,无毒。
【主治】
呕逆,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伤寒劳复,小儿热痫,妇人胎动。
苦竹茹〔主治〕下热壅。水煎竹服,可止尿血。
淡竹沥【修治】
[时珍说]生截长五六寸,以瓶盛,倒悬,下用器具承接,周围以炭火烘烤,其油沥于器中。
竹茹〔主治〕呕逆,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伤寒劳复,小儿热痫,妇人胎动。
【气味】
甘,大寒,无毒。
【主治】
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中风失语,养血清痰,风痰虚痰在胸膈,使人癫狂,痰在经络四肢及皮里膜外,非此不达不行。
苦竹沥【主治】
口疮目痛,明目,利九窍。亦可治牙疼。
【附方】
[竹叶]1. 上气发热(急热之后饮冷水所引起)。用竹叶三斤、橘皮三两,加水一斗,煮至五升,细细饮服。三天服一剂。
2. 时行发黄。用竹叶五升(切细)、小麦七升、石膏三两,加水一斗半,煮至七升,细细饮服。服尽一剂即可愈。
3. 牙齿出血。用淡竹叶煎浓汁含漱。
4. 脱肛不收。用淡竹叶煎浓汁热洗即可。
5. 小儿头疮、耳疮、疥癣。用苦竹叶烧末,调猪胆涂擦。
[竹茹]1. 伤寒劳复,卵肿股痛。用竹茹一升,加水三升,煮沸几次后服汁即可。
2. 妇女劳复(病初愈因过劳复发,热气冲胸,手足抽搐,状如中风)。用淡竹茹半斤、栝楼二两,加水二升,煎至一升,分两次服下。
3. 妇女损胎(孕八九月时,或跌伤,或惊伤,心痛)。用竹茹五两,加酒一升,煎至五合服下。
4. 月经不尽。用竹茹微炙,研末。每服三钱,加水一碗煎服。
5. 小儿热痛,口噤体热。用竹茹三两、加醋三升,煎至一升。每服一合。
6. 跌打内伤(血在胸背,胁中刺痛)。用竹茹、乱发各一团,炭火炙煎研末,加酒一升,煮开三次服下。三服即可愈。
[竹沥]1. 中风口噤。用竹沥、姜汁等分,每日饮服。
2. 产后中风、口噤、身直、面青,手足反张。以竹沥饮一二升,即愈。
3. 小儿伤寒。用淡竹沥、葛根汁各六合,慢慢饮服。
4. 妇女胎动(妊娠为房事所动,困绝)。竹沥一升,饮服立愈。
5. 消渴尿多。频饮竹沥,数日即可愈。
6. 咳嗽肺瘘(咳逆短气、胸中有声、吐脓痰,有臭味)。用淡竹沥一合服下。一天服三五次,以愈为度。
7. 产后虚汗。用淡竹沥三合,温服。过一会再服一次。
8. 目赤痛,眼不得开。用苦竹沥五合、黄连二分,棉裹浸一宿,频点眼,令热泪出。
9. 突然牙痛。用苦竹烧一头,另一头出汁,取汁涂痛处即止。
竹黄【释名】
又称竹膏。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小儿惊风,去诸风热,镇心明目,疗金疮,滋养五脏。治中风痰壅卒失音不语及药毒发热。
【附方】
小儿惊热。天竹黄二钱,雄黄、牵牛末各一钱,研匀,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汤下。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