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
【释名】
也叫木丹、越桃、鲜支、卮子。[时珍说]卮,酒器也。卮子像它,因此得名。
【集解】
[颂说]今南方及西蜀州郡都有。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开白花,皆六出,芬香异常。夏秋结实如诃子,生青熟黄,中仁深红。[时珍说]卮子叶如兔耳,厚而深绿,春荣秋瘁。入夏开大如酒杯的花,白瓣黄蕊。随即结实。皮薄,子细,有须,霜后收。蜀中有红卮子,花烂红色,实染物呈赭红色。
茎、叶〔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鼻,白癞赤癞疮疡。治目赤热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去热毒风,除时疾热,解五种黄病,利五淋,通小便,解消渴,明目,主中恶,杀毒。
【气味】
苦,寒,无毒。[元素说]气薄而味厚,轻清上行,气浮而味降,为阳中之阴。
【主治】
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鼻,白癞赤癞疮疡。治目赤热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去热毒风,除时疾热,解五种黄病,利五淋,通小便,解消渴,明目,主中恶,杀毒。主喑哑,紫癜风。治心烦不眠,脐下血滞而小便不利。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治吐血鼻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附方】
1. 鼻血。用山栀子烧灰吹入鼻中。有效。
2. 小便不通。用栀子仁十四个、独头蒜一个、盐少许,捣烂贴脐上及阴囊处,一会即通。
3. 血淋涩痛。用生栀子末、滑石等分,葱汤送服。
4. 下泻鲜血。将栀子仁烧灰,水送服一匙。
5. 热毒血痢。用栀子十四枚,去皮,捣末,加蜜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疗效显著。亦可用水煎服。
6. 临产下痢。用栀子烧过。研末,空心热酒送服。
7. 热水肿。用栀子炒过,研末,米汤送服三钱。
8. 霍乱转筋,心腹胀满,吐泻不得。用栀子十几枚,烧过,研末,熟酒送服。
9. 胃脘火痛。用大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姜汁饮下,痛立止。如此病复发,还要加服玄明粉一钱,方能止痛。
10. 热病食复(指热病之后因饮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旧病复发)。用栀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以出微汗为好。
11. 小儿狂躁。用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有效。
12. 赤眼肠秘。用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加水一升,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黄三钱,温服即可。
13. 风痰头痛。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
14. 火焰丹毒。用栀子捣烂和水涂擦。
15. 眉中练癣。用栀子烧过,研末,调油敷涂。
16. 伤折肿痛。用栀子、白面同捣烂,敷涂痛处,甚效。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