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之荆州,顿七里桥,朝士悉祖。预少贱,好豪侠,不为物所许。杨济既名氏雄俊,不堪,不坐而去。须臾,和长舆来,问:“杨右卫何在?”客曰:“向来,不坐而去。”长舆曰:“必大夏门下盘马。”往大夏门,果大阅骑。长舆抱内车,共载归,坐如初。
【原文】
12.杜预之荆州,顿七里桥①,朝士悉祖。预少贱,好豪侠,不为物所许。杨济②既名氏雄俊,不堪,不坐而去。须臾,和长舆③来,问:“杨右卫何在?”客曰:“向来,不坐而去。”长舆曰:“必大夏门下盘马。”往大夏门,果大阅骑。长舆抱内车,共载归,坐如初。
【注释】
①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可谓文武双全。杜预父亲杜恕本是高官,因获罪被贬为庶人。杜预后娶司马昭妹妹为妻,出任尚书郎。顿:停留。七里桥:在洛阳城东,京城士人送往迎来,常在此处。
②杨济:生卒年不详,字文通,弘农华阴人。出身弘农杨氏的传奇世族。晋武帝武悼皇后杨芷之叔父、杨骏之弟。历任镇南、征北将军,迁太子太傅。
③即和峤,字长舆。
【翻译】
杜预到荆州上任,停留到七里桥时,朝中的官员全部都来饯行。杜预少年时出身贫寒,素来喜好豪迈侠客之风,却不受他人的待见。当时的杨济已经是名门之中的豪杰俊雄,无法忍受这种情况,还没坐下就离开了。不久后,和峤到了,问人:“杨济不在吗?”有位客人说:“之前来过,坐了不久就离开了。”和峤说:“他一定在大夏门下骑马游玩。”于是来到大夏门,杨济果然在那里观赏兵士们的骑兵操练。和峤把他抱入自己车内,共同坐车回去聚会,入座如初。
【点评】
当时对出身看得很重,杨济之所以离席而去,是觉得杜预身为罪臣之后,如今和自己一样成了外戚,而且官做得比自己还大,感觉不舒服。
12.杜预之荆州,顿七里桥①,朝士悉祖。预少贱,好豪侠,不为物所许。杨济②既名氏雄俊,不堪,不坐而去。须臾,和长舆③来,问:“杨右卫何在?”客曰:“向来,不坐而去。”长舆曰:“必大夏门下盘马。”往大夏门,果大阅骑。长舆抱内车,共载归,坐如初。
【注释】
①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可谓文武双全。杜预父亲杜恕本是高官,因获罪被贬为庶人。杜预后娶司马昭妹妹为妻,出任尚书郎。顿:停留。七里桥:在洛阳城东,京城士人送往迎来,常在此处。
②杨济:生卒年不详,字文通,弘农华阴人。出身弘农杨氏的传奇世族。晋武帝武悼皇后杨芷之叔父、杨骏之弟。历任镇南、征北将军,迁太子太傅。
③即和峤,字长舆。
【翻译】
杜预到荆州上任,停留到七里桥时,朝中的官员全部都来饯行。杜预少年时出身贫寒,素来喜好豪迈侠客之风,却不受他人的待见。当时的杨济已经是名门之中的豪杰俊雄,无法忍受这种情况,还没坐下就离开了。不久后,和峤到了,问人:“杨济不在吗?”有位客人说:“之前来过,坐了不久就离开了。”和峤说:“他一定在大夏门下骑马游玩。”于是来到大夏门,杨济果然在那里观赏兵士们的骑兵操练。和峤把他抱入自己车内,共同坐车回去聚会,入座如初。
【点评】
当时对出身看得很重,杨济之所以离席而去,是觉得杜预身为罪臣之后,如今和自己一样成了外戚,而且官做得比自己还大,感觉不舒服。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