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原文】

5.诸葛亮之次渭滨①,关中震动。魏明帝②深惧晋宣王③战,乃遣辛毗④为军司马⑤。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之⑥,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⑦,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注释】

①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作为三国时期谋士的代表人物,诸葛亮一生的故事为大众所熟知,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联孙吴,数次北伐曹魏。公元234年出兵渭水南五丈原攻魏,魏遣大将军司马懿领兵防御。次:临时驻扎。

②魏明帝:曹叡(204—239),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魏第二任皇帝(226—239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即位初期在稳定政权、制定法典等方面都有功德,但后期较为奢侈,留下不良影响。死后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

③晋宣王:即司马懿。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支持曹操称帝,后辅助曹丕登基,曹丕死后又辅佐魏明帝曹叡,逐步控制了曹魏政府实权。他死后,次子司马昭称帝,追谥他为宣王,后又被司马炎追尊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④辛毗:生卒年不详,字佐治,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辅佐曹魏三代帝王的曹魏大臣,为人刚正,执法严明。

⑤军司马:应为“军师”。晋代为避司马师之讳,改称“军司”,“马”是本书流传中产生的衍字。

⑥陈:通“阵”,排列成阵。诱谲:欺诈。觇(chān):侦察。

⑦黄钺(yuè):用黄金装饰的斧,是帝王赐给主管征伐的重臣的。这里表明辛毗奉命监军。

【翻译】

诸葛亮出兵北伐,军队暂时驻扎在渭水南岸,此事引起关中魏国的内外震动。当时魏明帝曹叡非常忧惧司马懿会出战诸葛亮,所以派遣了心腹辛毗去军中担任军师。司马懿和诸葛亮隔着渭水分别陈列了军阵之后,诸葛亮设计想要诱骗司马懿迎战,果然一些计策使得司马懿勃然大怒,想要重兵出战。诸葛亮派遣的间谍探听情报回来报告:“有一个老匹夫,手执黄钺,站在军营门口,不让军队出来。”诸葛亮说:“这个人必定就是辛毗了。”

【点评】

诸葛亮与司马懿,是中国人熟悉的一对老对手了,司马懿也正是因为诸葛亮对魏国北伐的压力,才能步步掌权,某种意义上,也是诸葛亮这个一生之敌成就了司马懿。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