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冠 陪 辇 , 驱 毂 振 缨 。
世 禄 侈 富 , 车 驾 肥 轻 。
策 功 茂 实 , 勒 碑 刻 铭 。
【分段注释】
高冠陪辇:卫士陪侍护卫皇帝。高冠,指卫士。辇,古代天子所乘坐的车。
驱毂:乘车上朝,即驾车。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常代指车轮,其中间有孔,用以插入车轴。振:振动。缨:帽子系带。
禄:指因官爵而得到的财富(爵禄),或指因公职而得到的财富(俸禄)。《尚书·毕命》:“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侈富:豪富。
车驾肥轻:车驾华丽轻快。肥轻:“肥马轻裘”的略称,指坐着由肥壮的马拉的车,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
策功:记功。茂:劝勉,鼓励。实:这里指功业。勒:刻。铭:碑。
【翻译】
戴着高大帽子的群臣们陪着天子的车辇,驾着车马,看那车轮滚滚,帽缨飘扬,好不威风。
他们的子孙世代领受俸禄,生活得奢侈豪富,乘着肥壮的马拉的车,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裘。
他们的功德被记在简史上,用来勉励他们的功绩,还有的立碑刻铭,来彰显他们的功业。
【解读】
此小节非常形象地展示出了古代功成名就的官员所拥有的显耀地位,庇荫后世子孙的强大权势,以及名垂千古的赫赫声望。
那古人通过什么来突显官员们身份地位的与众不同呢?根据文义理解,就是要在衣着穿戴上有所区别,即带上高高的帽子,系上飘逸的缨带。戴帽子这一点非常重要,古人非常重视佩戴头冠,因为这是礼法的要求,关乎一个人的尊严,所以有时候,古人宁愿丢掉性命,也不能丢掉头冠。
比如《左传》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孔子的学生子路是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公元前480年,孔悝卷入了卫太子反叛的乱局中,子路听闻后赶来保护孔悝,在乱战中寡不敌众,胸口中箭倒地,头冠也因缨带被砍断而散在一旁。子路撑着一口气,缓缓说道:“君子不能头冠不正、衣冠不整地死去。”说话间,他用尽气力扶正了头冠,重新系上了缨带,整理好衣服,然后从容死去。
除了头冠,古人所乘坐的马车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古代的马车是连用的,有车必有马,驾两匹马为骈,驾三匹马为骖,驾四匹马为驷,一般来说,四驾的马车是最快的,所以才有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成语。如果一个人乘坐的马车讲究,马高大肥壮,车雕饰华美,而乘车之人面容整洁,轻裘裹身,那其显贵身份就不言自明了。
人求富贵,绝不仅限于一代,几乎人人都希望子孙后代世世可享富贵,中国古代的封爵世袭制给了人们这样的机会。按照世袭制的规定,爵位与封邑都是可以世袭的,理论上说,只要子子孙孙无穷匮,权力与财富便也是无穷匮的。不过实际上,下一代在承袭前代爵位时往往要降一级,到了下一代再降一级,而对于这些后代来说,承袭爵位是一回事,能否凭借自身的努力再得封赏就要另当别论了。因此,即便是威武显赫的家族,传承几代后也往往不复初时的荣光。
“立碑”和“刻铭”是古代为表彰文臣武将的功绩而常采用的手法。立碑的传统始于汉代,往往是将一个人的生平功过撰于一块石碑之上,以供后人评判。但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无字碑,例如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武则天就立有无字碑,比较权威的理由就是武则天认为她的是非功过该由后人评说。此外,南宋权臣秦桧的碑上也没有撰字,史传这是因为人们羞于为这个构陷忠臣的奸宦撰写碑文。与立碑相比,刻铭出现得更早,迄今为止,很多出土的商代金属器皿上都刻有铭文,这些铭文反映了商代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经济文化形态。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