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 知者减半,愚者全无。 在家由父,出嫁从夫。 痴人畏妇,贤女敬夫。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原文】
善化①不足,恶化有余。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②。
知③者减半,愚者全无。
在家由父,出嫁从夫。
痴人畏妇,贤女敬夫。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宁可正而不足④,不可邪而有余⑤。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注释】
①化:感化。
②无谋:没有计策。指没有人为你出主意。
③知:同“智”。
④不足:指生活贫困。
⑤有余:指生活富足。
【翻译】
如果善性对你的感化不够,那么恶性对你的感化就会变本加厉。
水过分清澈就不会有鱼,人过于明察就不会有人为你出主意。
世上的聪明人若减少一半,那么愚笨的人也就没有了。
女子在家里要听从父亲,出嫁后要服从丈夫。
只有傻瓜才害怕老婆,贤惠的女人懂得敬重丈夫。
是非每天都有,若不去听它自然就不存在了。
宁可做一个因正直而生活贫困的人,也不能做一个为生活富足而奸邪的人。
有些事宁可相信它有,也不要轻易相信它没有。
【解读】
儒家讲究中庸,中庸之道也是中国人历来遵循的一种做人准则。凡事不可走极端、绝对化所谓过犹不及,什么东西一旦太过分了,就会朝着它的相反方向发展。“善化不足,恶化有余”,身心如若不能被善良感化,那么邪恶就会乘虚而入,不接受善意那就只有走向邪路了。
当然,做人做事也不能太过要求完美,“水至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韩非子·说林》中说:“古者有谚曰:知渊中之鱼者不祥。”意思是能够看见深渊里的鱼的人是不吉祥的。为什么会这样?迷信来说就是知道太多,泄露天机。对于做人来说,什么事情都看得很清楚,不要以为精明就是好的,其实他人对你是持有戒心的,而且会有妒忌心。所以,懂《易》的人不会随便占卜;聪明的领导者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免得因小事而误大事;大气的人宁愿受委屈和误会,也不愿与人辨明是非,受点气和委屈不算什么。大智若愚是做人的一种好品质。这句话还告诉人们,为人处世、人际交往应大事明理,小事不要过于计较,应适度,这样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得到他人帮助。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如果我们总是睁大眼睛,就像显微镜下似的观察、计较别人的缺点和不足,那么,我们永远不会满意对方,我们会嫌弃、厌恶别人,就处理不好与同学、同事、朋友、亲人、爱人的关系了,会破坏起码的团结关系,会失去朋友,甚至失去亲人和爱人。如果我们闭上一只眼睛,以一份宽容的心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给别人一份信心,给自己一份轻松,生活就变得舒心多了。
在当今信息传播迅速、信息量巨大的时代,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一些真假难辨,甚至混淆是非、黑白颠倒的流言蜚语,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与认识,难免会被其困扰,更重要的是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误解,甚至人为地搬弄是非时,应该保持理性的头脑、冷静的思维和镇定自若的态度。正如《荀子·大略》所言:“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那些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毕竟流言蜚语最终是经不起事实的检验的。虽然说事出有因,空穴不会来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这只是提醒人们要提高警惕,处世要谨慎一些,对于是非还是尽量不要“信其有”的好。是非天天都有,如果每一个都相信,那你的生活中就不会有任何安宁的时候了。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