橛橛梗梗

原文:“橛橛梗梗,所以立功。”
 
橛:短木桩。是北方人经常用来拴牲口用的,“梗”是植物的枝茎,常用来表示人的性格“梗直”,与“耿直”是同义词。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意指为官者不仅要两袖清风,而且还要一身正气、坚持原则、刚正不阿、威武不屈,这样就可以为国立功、为民敬仰。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论语·子张》) 意思是:率直的君子在需要献出生命的时候,可以毫不犹豫;在有利可得的时候,往往会想到这样做是否合乎道义。
 
于谦,浙江钱塘人,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和诗人。
 
于谦是永乐年间的进士,历任中央和地方许多重要官职,以廉洁,干练而闻名。1431年,明朝初设“巡抚”一职,宣宗朱瞻基亲笔破格提拔他为河南、山西两省巡抚。
 
于谦出任河南,山西巡抚第五年,宣宗去世,太子朱祁镇即位,即英宗。宦官王振倚仗英宗对他的宠信,在朝中作威作福,贪赃受贿,卖官鬻爵,培植党羽,排斥忠良,无恶不作。一时间,朝中百官和各地军政官吏纷纷献媚取宠,争着给他送金银,献财宝。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官员送白银一百两,才能被王振接见一次;送白银一千两,才能巴结到王振家吃一顿饭。可是,于谦根本不理这一套,他每次进京办事或述职依然是两手空空。为此,有些好心朋友经常劝他做人不要太刻板,要“入乡随俗”,地方官员进京带些土特产送送人,也是人之常情,比如一些线香、蘑菇、包头用的小手帕等小东西也行呀!每逢这种场合,于谦总是风趣地扬起两只宽大的袍袖说:“我呀,只带着两袖子清风去看望他们。”为此,他还写了一首诗表明自己: “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以刚直清廉受到朝野钦佩,特别是深受河南、山西两省老百姓的拥戴。但是,王振一伙儿却把于谦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后快。
 
正统十一年(1446年),于谦任河南、山西巡抚已长达17年,于是上书英宗,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出任两省的巡抚,自己从任上退下来。王振一看,认为机会到了,唆使通政使李锡上书弹劾,诬陷于谦是因为长期得不到升迁而心怀不满,企图以退为进,向朝廷施加压力,实属大逆不道。接着,不由分说将于谦逮捕入狱,并判了死罪。
 
面对奸臣的诬陷,于谦并不屈服,一面理直气壮为自己辩护,一面冷眼旁观王振等人的胡作非为。后来由于山西、河南百姓的万人请愿和两省藩王的干预,王振等奸臣最终作出了让步,同意于谦官复原职,仍然任山西、河南两省巡抚。不过,事情远没有完结。
 
正统十四年(1449年)秋天北方瓦剌军队南侵,英宗在王振等人的怂恿下,亲率五十万大军与瓦剌军作战,由于王振瞎指挥,土木堡一战,明军全军覆没。王振被愤怒的部将杀死,英宗帝做了俘虏。土木之变,瓦剌军带着被俘的英宗一直打到北京城下。皇太后没有了主意,下诏让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监国。朱祁钰召集大臣商讨对策,满朝大臣有主张南逃的,也有主张坚守的,朝堂上,哭声喊声,乱成一团。于谦当时是兵部左侍郎代理部事(即代理兵部尚书),看到这种情况,挺身而出,高声大喝:“倡议南迁者,当斩首!”一下子,惊呆了正在吵闹的人群。接着,他又列举出宋朝南迁亡国的历史教训来说明必须坚持抗战,以及可以保住北京城的许多理由。于谦的提议得到了许多大臣的支持,于是皇太后亲自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主持北京抗战。
 
于谦被任命为北京保卫战的总指挥之后,他一面整顿京城仅有的二十万军队,同时下令调集各省驻军进京“勤王”;一面向朱祁钰提出,向全体军民宣布王振罪行,殊杀王振党羽马顺、毛跚、王长随,王振姪子王山等罪大恶极的首要分子,伸张了正义。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两眼含泪说:“今天,就是有一百个王直也不如先生一个呀!”
 
在历时三个月的北京保卫战中,民族英雄于谦表现了一个军事统帅的大智大勇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不可一世的瓦剌军一败涂地,溃不成军。瓦剌军虽然战败,但他们仍利用被俘的英宗要挟明朝政府。为了粉碎瓦剌人的阴谋,于谦力排众议,坚决主张由朱祁钰继承皇位。朱祁钰登基后,称代宗。瓦剌人看到英宗朱祁镇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就把他送回北京向明朝求和。
 
老皇帝回来了,新皇帝又不主动让位,两兄弟在暗中较上了劲,而此时的于谦并没有感到危急正在发生,仍奔波在宁夏、山西一带的边镇,为巩固国防操心劳神。代宗景泰八年(公元1458年),老皇帝朱祁镇趁朱祁钰病重之机,勾结一部分野心勃勃的大臣实行复辟,重新登上了皇位。
 
重登皇位的朱祁镇最惧怕的就是于谦,因为于谦不仅是拥立朱祁钰继承皇位的第一人,而且当时于谦身为兵部尚书,手中握有兵权,一旦于谦得知朱祁镇复辟称帝,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这时,那些拥立朱祁镇的一批奸诈之徒发挥了作用,他们联名诬陷于谦“谋反”,将他逮捕入狱。在一次由朱祁镇亲自主持的庭审中,于谦受到酷刑拷打,遭到非人折磨,但他始终镇静自如,威武不屈,最终惨遭杀害。
 
朱祁镇害死于谦之后,派人去抄没他的家产时,才发现 “他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于谦青年时代写的一首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言志诗。这首诗正是于谦“橛橛梗梗,所以立功”的真实写照。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