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此道至简至易的,亦至精至微的。孔子曰:‘其如示诸掌乎。’且人于掌何日不见?及至问他掌中多少文理,却便不知。即如我良知二字,一讲便明,谁不知得?若欲的见良知,却谁能见得?”问曰:“此知恐是无方体的,最难捉摸。”先生曰:“良知即是《易》,‘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此知如何捉摸得?见得透时便是圣人。”

【原文】
 
又曰:“此道至简至易的,亦至精至微的。孔子曰:‘其如示诸掌乎。’①且人于掌何日不见?及至问他掌中多少文理,却便不知。即如我良知二字,一讲便明,谁不知得?若欲的见良知,却谁能见得?”问曰:“此知恐是无方体②的,最难捉摸。”
 
先生曰:“良知即是《易》,‘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③此知如何捉摸得?见得透时便是圣人。”
 
【注释】
 
①其如示诸掌乎:语出《中庸》:“明乎效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②方体:语出《周易·系辞传上》“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方,方位。体,形体。
 
③“其为道也”七句:语出《周易·系辞下》。意为易的法则常常变迁不止,在六个爻位之间流动,或变在上,或变在下,阴变为阳,阳变为阴,没有一定的模式,不可拘泥,只有顺应它的变化才能恰当应用。
 
【翻译】
 
先生说:“圣道其实极其简单易行,也极其精细微妙。孔子曾说:‘其如示诸掌乎’。人的手掌,哪一天不曾看到呢?但是问他手掌上有多少纹理的时候,他就不知道了。就如同我说的这良知二字,讲了就能够明白,谁不晓得呢?但如果要他真正理解,又有谁能做到呢?”
 
有人便问:“良知恐怕是没有方向、没有形体的,因此最难捉摸。”
 
先生说:“良知就如《易》理:‘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这良知怎么可能捉摸得到呢?只要把良知理解透了,就变成圣人了。”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